“个”文言文意思
“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個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gè/gě
“个”字的古汉语解释
gè
1.量词 个。《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陈州粜米》:“俺看承的一合米,关着八九个人的命。”
2.代词 这;这样。《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个”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古賀切集韻居賀切,𠀤歌去聲。枚也。儀禮·大射儀司射入于次搢三挾一个。
又一人曰一个。
左傳·昭三年齊公孫竈卒。晏子曰:又弱一个焉。
又物數。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廟門容大扃七个。
註每个長三尺。
又四面偏室。
禮·月令孟春,天子居靑陽左个。季春居右个。
註明堂旁舍也。
又禮·檀弓有若曰:國君七个,遣車七乗。大夫五个,遣車五乗。
註个謂所包遣奠牲體臂臑也。折爲七段五段,以七乗五乗遣車載之。
又通作介。獨也,偏也。
莊子·養生主是何人惡乎介也。天之生是使獨也。
註介謂刖一足者。
史記·張耳𨻰餘傳獨介居河北。
註介,特也。𠀤與个通。
書·秦誓若有一介臣。
大學作一个臣。
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卽一个。
又昭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卽一介,互通。
又集韻古案切。與幹同。射侯舌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侯,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
註上个,最上幅也。射侯之制,上廣下陿,自棲鵠而上,以侯爲三分,身居中,兩个爲兩邊,其大小皆同。自鵠而下,則其身與上身同,而兩邊惟得其半,蓋下陿也。
又六書本義个,竹一枝也。
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从竹省半爲意。
韓愈·合江亭詩栽竹逾萬个。𠀤與箇同。考證:〔儀禮·大射儀司射入於次搢三个挾一个。〕 謹照原文搢三下省个字
(個)字彙與个同。鄭康成·儀禮註俗呼个爲個。◎按個爲後人增加。从个、箇爲正。
“个”形意通解
略說: 從「人」,「固」聲,常用作量詞。詳解: 從「人」,「固」聲,常用作量詞,同於「箇」。《字彙‧人部》:「個,與箇同。」《正字通‧人部》:「個與个、箇並同。」《儀禮‧士虞禮》:「俎釋三个。」鄭玄注:「个,猶枚也,今俗或名曰個,音相近。」 賈公彥疏:「人帝著固,字雖不同,音聲相近,同是一個之義。」
「個」在現代漢語中還可表示單獨,如「個別」、「個人」,皆用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