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文言文意思
“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根(简繁同形)
拼音:gēn
“根”字的古汉语解释
gēn
1.名词 树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促织》:“见有虫伏棘根。”
2.名词 泛指杆物的根。《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又】动词 植根;扎根。《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3.名词 物体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4.名词 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促织》:“业根,死期至矣!”
【又】动词 穷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根古人之终义。”
5.动词 杜绝;根除。《管子·君臣》:“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6.副词 彻底;根本地。苏舜钦《诣匦疏》:“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藉奏之。”
7.量词 用天条形物。《水经注·沁水》:“庙侧有攒柏数百根。”
【根索】彻底搜索。
“根”国语辞典解释
gēn
名词1.植物的器官,大多向地下生長,具有固定、吸收水分及無機鹽的功能,某些種類,亦有貯藏養分的功能。例: 「落葉歸根」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唐.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流波思其舊浦,落葉墜於本根。」
2.物體的基部、下部。例: 「耳根」 、「牙根」 。唐.白居易〈早春〉詩: 「滿庭田地溼,薺葉生牆根。」
3.事物的本源。例: 「禍根」 、「病根」 、「追根究底」 。唐.獨孤及〈夢遠遊賦〉:「止水不波,浮雲無根。」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而後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
4.事物的存底。例: 「票根」 、「存根」 。
5.量詞。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例: 「一根棍子」 、「三根筷子」 。
6.姓。如周代有根牟子。
动词
深植。《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副词
澈底的。例: 「根絕」 、「根除」 。
“根”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
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
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
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又金根,車名。
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
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又竹根,杯名。
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又雲根,山名。
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又姓。
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又叶經天切,音堅。
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考證:〔勿使能植。〕 謹照左傳原文植改殖。〔天根,氐星也。左傳·桓十四年天根見而水涸。〕 謹左傳無天根見而水涸之語,查係周語。今據改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前漢·五行志木名倉琅根。〕 謹照原文名改門。
“根”形意通解
略說: 從「木」,「艮」聲,本義為植物生長在土中的部分。詳解: 從「木」,「艮」聲,本義為植物生長在土中的部分。《說文》:「木株也。从木,艮聲。」先秦文獻用其本義,如《左傳·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三國魏曹植〈七步詩〉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亦用「根」之本義。唐詩也用「根」的本義,如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流波思其舊浦,落葉墜於本根。」
「根」也用作物體的基部,如北周庾信〈明月山銘〉:「風生山洞,雲出山根」。
「根」多引申為事物的本源。簡帛文字見此義,如《馬王堆.老子甲本》103行:「玄牝之門,是胃(謂)天地之根。」又如《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39行:「正者,事之根也。」宋代文獻也用此義,如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書不觀,遊談無根。」
「根」還可引申為植根,如《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根」亦可引申為追究、根除。追究義如唐代皮日休〈十原系述〉:「窮大聖之始性,根古人之終義」;根除義如《管子·君臣下》:「昔者聖王本厚民生,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辨以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