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国语辞典解释
gē
动词1.用刀切開。例: 「割傷」 、「割肉」 、「任人宰割」 。《莊子.盜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2.分開、劃分。例: 「分割」 。《戰國策.秦策四》:「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 唐.杜甫〈望嶽〉詩: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3.斷絕、捨棄。例: 「割愛」 。漢.王充《論衡.本性》:「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厲為善矣。」
名词
災害。《書經.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達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曷切,𠀤音葛。說文剝也。从刀,害聲。
爾雅·釋詁割,裂也。
疏謂以刀裂之也。
玉篇截也。
禮·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前漢·揚雄傳東方朔割名於細君。
註師古曰:割,損也。
又廣韻害也。
書·堯典洪水方割。
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又分也。
杜甫·望嶽詩造物鍾神秀,隂陽割昏曉。
註言崑崙山日月相隱避爲光明。割者,分也。
又叶吉列切,音孑。
韓愈·張徹墓誌銘世顧慕以行,子揭揭也。噎喑以爲生,子獨割也。爲彼不淸,作冰雪也。
“割”形意通解
略說: 「割」金文從「害」從「刀」,「害」為聲符,本義為以刀切割。詳解: 「割」金文從「害」從「刀」,「害」為聲符,本義為以刀切割,參見「害」。《說文》:「割,剥也。从刀,害聲。」
「割」始見於西周晚期,金文與「害」通用。假借為「匄」,祈求之意。無叀鼎:「用割(匄)沬(眉)壽」。金文「割」、「害」、「丯」、「介」諸字音近相通,用法多相同,參各字。
又音近通作「姑」,金文「割[先聿]」,典籍作「姑洗」,為古代十二樂律之第五種。曾侯乙鐘:「割[先聿]之商曾,穆音之宮。」《禮記.月令》:「其音角,律中姑洗。」此外,楚簡「不割」,讀作「不害」,為習見人名。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