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言文意思
“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葛”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葛”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一种蔓生草本杆物,其纤维可以织布。《诗经·葛覃》:“之覃兮;施于中谷。”

2.名词 葛布;葛布做的夏衣。《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巾布袍。”《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之遗。”

“葛”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植物名。豆科葛屬,多年生蔓草。莖細長,複葉闊大,花紫赤色,結實成莢。根可入藥,亦可取出澱粉,供食用及製糊用。纖維可織布及作造紙原料。

2.夏天所穿的衣服。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萬事幾時足〉詞: 「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

3.國名。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嬴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葵兵縣東北。

名词
姓。如晉代有葛洪。

“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曷切,音割。
玉篇蔓草也。
易·困卦困于藟。
引蔓纏繞之草。
埤雅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
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又說文絺綌,草也。
詩·周南之覃兮。
所以爲絺綌。
周禮·地官·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以方馳。
,驅馳也。
 又國名。
書·仲虺之誥伯仇餉。
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人來朝。
 又水名。
水經注沭水又南與陂相會。
 又山名。
越絕書山。
山海經山之首無草木。
 又姓。
通志·氏族略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
 又諸,有熊氏之後爲詹氏,齊人語訛,以詹爲諸
 又毛詩古音攷音結。
詩·邶風旄丘之兮,何誕之節兮。
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
 又唐韻古音路史天氏,音蓋。◎按古本與蓋通。考證:〔周禮·地官·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謹照原文疏改掌。〔水經注沐水又南與陂相會。〕 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葛”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塊根含澱粉,供食用,亦可入藥,能發汗解熱。莖皮可製葛布。

詳解: 從「」,「」聲,本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塊根含澱粉,供食用,亦可入藥,能發汗解熱。莖皮可製葛布。《說文》:「絺綌艸也。从艸,曷聲。《詩‧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可指以葛為原料製成的布、衣、帶等。《公羊傳‧桓公八年》:「冬不裘,夏不葛。」何休注:「裘葛者禦寒暑之美服。

  「」也指草木纖維製成的織物。《齊民要術》卷十引晉郭義恭《廣志》:「芭蕉,一名芭菹,其莖解散如絲,織以為葛,謂之蕉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