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文言文意思
“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仄”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仄”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倾斜。《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日视朝,日乃罢。”

2.形容词 狭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携手赋诗,步径,临清流也。”

3.名词 仄声,汉字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4.名词 通“侧”。旁边。《汉书·段会宗传》:“昆山之。”

【仄陋】出身卑微;低贱。

【仄目】同“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

【仄媚】以不正当的方式讨好奉承。同“侧媚”。

【仄日】斜阳。

【仄室】同“侧室”。庶子

【仄闻】从旁闻知。同“侧闻”

“仄”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傾斜。通「側」《管子.白心》「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


形容词
1.狹小。例: 「狹仄」「仄路」《漢書.卷四九.鼂錯傳》「險道傾仄,且馳且射。」 《明史.卷二一二.戚繼光傳》「山谷仄隘,林薄蓊翳,邊外之形也。」

2.心中不安。《紅樓夢》第九九回:「衷懷歉仄,自歎無緣。」

名词
韻文稱四聲中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簡稱為「仄」

“仄”康熙字典解释

說文厠本字。通作側。
 又平,字聲也。
 又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慝。慝則王侯其肅。
 又赤,錢名。
 又六書本義,水流貌。作㳁,非。
 又稫,禾密貌。作稫稄,非。
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巖。人處厂下,有慮傾側之象。

“仄”形意通解

略說:」的本義是傾斜、傾仄。

詳解:」亦作「「𠨮」」,「」象傾斜人形(參見「」),本義是傾斜、傾仄。《說文》:「仄,側傾也。从人在厂下。𠨮,籒文从夨,夨亦聲。《篇海類編》:「仄,不正。《管子.白心》:「日極則仄,月滿則虧。」參見「」。

  「平仄」是中國古典詩詞用字聲調上的概念。古聲調「平聲」指聲調平直,沒有升降。而「仄聲」意會聲調曲折、傾仄。中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曲折變化,統稱仄聲。詩詞中平仄運用的格式,則稱為格律。如唐代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格律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稱「仄起式五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