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文言文意思
“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泽”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hì

“泽”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聚水的洼地。一般指湖沼。《滕五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川纡其骇瞩。”

2.名词 雨露。《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下注。”

3.名词 津液。《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皆归其根。”

4.形容词 光泽;润泽。《采草药》:“未花时采,则根色鲜。”

5.名词 恩惠;好处。《西门豹治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流后世”

【又】<名使动>使……得到恩泽。《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斯民。”

6.名词 内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

【泽国】⒈境内多河流、湖泊、沼泽的地区和国家。⒉被水淹的地区。

“泽”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水流匯聚的地方。例: 「沼澤」「深山大澤」《書經.禹貢》「九州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北周.庾信〈傷心賦〉:「至如三虎二龍,三珠兩鳳,並有山澤之靈,各入熊羆三夢。」

2.使髮膚光潤的油脂。《韓非子.顯學》「故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3.恩惠。例: 「恩澤」「德澤」《書經.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 《莊子.大宗師》「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4.遺留下來的痕跡。宋.陸游〈曝舊畫〉詩: 「百年手澤存無幾,蟲蠹塵侵祇涕橫。」

5.內衣。即汗衫。通「襗」《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6.含鹽質而不能耕種的土地。參見「澤鹵」 條。

7.姓。如明代有澤義。

动词
1.滋潤。唐.皮日休〈霍山賦〉:「若雨用淫,岳能霽之;若歲用旱,岳能澤之。」

2.摩擦。《禮記.曲禮上》「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 漢.鄭玄.注:「為汗手不絜也。澤謂捼莎也。」

形容词
光滑、光潤。例: 「滑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車甚澤,人必瘁。」

“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𠀤音宅。
周語澤,水之鐘也。
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潤也。
禮·少儀澤劒首。
 又雨澤。
易·夬卦澤上于天。
 又德澤。
書·畢命澤潤生民。
 又洗濯曰澤。
禮·曲禮共飯不澤手。
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又褻衣曰澤。
詩·秦風與子同澤。
袴也。
 又香澤。
梁𥳑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
 又澤宮。
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又州名。
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又集韻正韻𠀤施隻切,音適。與釋同。
詩·周頌其耕澤澤。
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
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
禮·郊特牲舊澤之酒。
澤,讀爲醳。

“泽”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光潤。

詳解: 從「」,「」聲。本義是光潤。《說文》:「澤,光潤也。从水,睪聲。」如《周禮.考工記.弓人》稺牛之角直而澤」,鄭玄注:「少潤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獻車於季武子,美澤可以鑑。

  「」表示水滙聚處。《釋名.釋地》:「下而有水曰澤,言潤澤也。」如《山海經.東山經》:「濼水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上博四.曹沫之陳》簡1-2:「昔周室之邦(封)魯,東西七百,南北五百,非山非澤,亡又(有)不民。

  「」又表示雨水、雨露。如《管子.治國》:「耕耨者有時,而澤不必足,則民倍貸以取庸矣。《文選.潘安仁〈西征賦〉》:「弛秋霜之嚴威,流春澤之渥恩。」「春澤」即春雨。

  「」表示滋潤。如《莊子.逍遙遊》:「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孔叢子.論書》:「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咸饗。

  「」表示恩澤、恩惠。如《孟子.萬章上》:「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戰國策.秦策五》:「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

  「」表示津液,例如汗水、唾液等。《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又指可滋潤皮膚和頭髮的油脂。《韓非子.顯學》: 「故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通「」,表示溶解。如《周禮.考工記.序官》:「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又表示捨棄。如《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古『釋』字作『澤』。」「振兵澤旅」意謂收繳兵器,解散軍隊。

  「」還表示汗衣,一說通「」。《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澤。《釋名.釋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詩》謂之澤,受汗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