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文言文意思
“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责”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责”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索取。《促织》:“每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动词 责令;要求。《促织》:“因常供。”

3.动词 责备。《陈情表》:“诏书切峻,臣逋慢。”

4.名词 处罚。《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时,岂意其至此哉!”

5.名词 责任。《谭嗣同》:“救护之,非独足下。”

zhài

1.名词 欠别人的钱财。《冯谖客孟尝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于薛乎?”

2.动词 讨债。《吕氏春秋·疑似》:“昔也往于东邑人。”后作“债”。

【责成】督促,要求人完成任务作出成绩。

【责望】互相责怪、抱怨。

“责”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分內的事情。例: 「責任」「盡責」「職責」「責無旁貸」


动词
1.要求、索取。例: 「責求」《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2.詰問。例: 「責問」「責備」「指責」《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處罰。例: 「責罵」「杖責」「責罰」

zhài

名词
欠人的錢財。同「債」《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𠀤音窄。
說文求也。
左傳·桓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又非也。
書·君奭誕無我責。
汝大無非責我留。
 又誅責也。
詩·邶風·旄丘序責衞伯也。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又責讓也。
左傳·僖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微刺也。
 又任也。
孟子有言責者。
 又取也。
戰國策歸其劒而責之金。
 又問也。
史記·周勃世家吏簿責條侯。
簿問其辭情。
 又自訟也。
前漢·韓延壽傳痛自刻責。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賣切。與債同。
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
稱責,謂貸子。
謂舉責生子,彼此俱爲稱意,故曰稱責也。
左傳·成十八年施舍已責。
止逋責。
 又叶側棘切。
柳宗元·懲咎賦旣明懼夫天討兮,又幽慄兮鬼責。惶惶兮夜寤而晝駭兮,類麏䴥之不息。考證:〔禮·表記君子與有諾責也〕 謹照原文與下增其字。

“责”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本義是賦稅,引申為責任。

詳解: 金文從「」,「」聲,本義是賦稅,引申為責任。《說文》:「責,求也。从貝,朿聲。

  金文用義有二,一、表示統治者對臣民所收的賦稅納貢,賦稅為臣民之責任,由此引申出責任之意。兮甲盤:「王令甲政(征)治成周四方責至于南淮尸(夷)」,表示王令兮甲征收天下貢於成周的賦稅,到達南淮夷。「」典籍作「」,表示租賦貢納中的蒭米禾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杜預注:「積:蒭、米、菜、薪。」(參馬承源、李學勤)二、通假為「」、「」,秦公簋:「鼏宅禹責(蹟)」,「禹蹟」即禹所經過之處。《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畫為九州。」(參楊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