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言文意思
“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藏”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áng/zàng

“藏”字的古汉语解释

cáng

1.动词 收藏谷物。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

2.动词 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之于庙”

3.动词 隐藏;私藏。《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也。”《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伪章。”

zàng

1.名词 贮藏财物的地方;仓库。苏轼《赤壁赋》:“是造物者无尽也。”

2.名词 通“脏”。内脏。《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马悲哀。”

【藏命】亡命,不顾性命。《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作奸剽攻。”

【藏怒】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焉,不宿怨焉。”

【藏拙】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吹竽久混真。”2.自谦之词。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

【藏府】1.府库。班固《汉书·文三王传》:“及死,馀黄金尚四十万馀斤。”2.同“脏腑”。《素问·脉解》:“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间。”

“藏”国语辞典解释

cáng

动词
1.儲存。例: 「收藏」「儲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

2.隱匿。例: 「躲藏」「藏拙」「藏汙納垢」《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懷抱。《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莊子.應帝王》「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名词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zàng

名词
1.儲存東西的地方。例: 「寶藏」《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藏。」 《史記.卷三〇.平準書》「山海,天地之藏也。」

2.內臟。通「臟」《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 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 「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3.西藏的簡稱。例: 「蒙藏一帶」

4.邊疆民族。舊稱為「吐蕃」

5.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例: 「道藏」「藏經」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寶臺大寺,為立禪師所建,三年前立師東遊請藏,久離此山。」

“藏”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莨、蒹葭。
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之動。
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
白虎通人有五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考證:〔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者也。〕 謹照原文豆改頭。〔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之動。〕 謹照原書醫師改疾醫。

“藏”形意通解

略說:」有隱匿、掩埋之意。

詳解: 《說文.新附》:「藏,匿也。昨郎切」。 徐鉉注:「《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徐氏所言有理,查睡虎地及馬王堆所出簡帛資料,其中六十多個「」字基本上全部寫作「」。參見「」。《左傳‧ 文公十八年》:「掩賊為藏」。

  此外,「」又可通「」,由於二者皆有掩埋之意,故有同源字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