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文言文意思
“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洞(简繁同形)
拼音:dòng
“洞”字的古汉语解释
dòng
1.名词 洞穴;窟窿。《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2.动词 穿通;贯穿。《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形容词 透彻;深入。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洞。”
4.形容词 明亮。《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5.动词 敞开。成语有“城门洞开”
【洞彻】⒈清澈。⒉通达事理。
【洞溢】透彻;丰富。
“洞”国语辞典解释
dòng
名词1.深穴。例: 「壁洞」 、「山洞」 。
2.穿破的孔。例: 「衣服破了一個洞。」
3.口語中用來代替數目字的「零」 。例: 「洞洞拐」 。
动词
深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
副词
透澈、明白。例: 「洞悉」 、「洞察」 。
tóng
參見「澒洞」 、「洪洞縣」 等條。“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
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又深也,朗徹也。
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又通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又貫也。亦貫徹之意。
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又洞洞,質慤貌。
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又洞疑,心不定也。
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又幽壑曰洞。
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
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又洞庭,湖名。
又山名,在長沙。
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
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
又洚洞,水無涯貌。
又鴻洞,相連貌。
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
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
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洞”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同」聲。本義是疾流。詳解: 從「水」,「同」聲。本義是疾流。《說文》:「洞,疾流也。从水,同聲。」如《文選.班孟堅〈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引申表示疾急。如《文選.陸士衡〈演連珠〉》:「臣聞衝波安流,則龍舟不能以漂;震風洞發,則夏屋有時而傾。」李善注:「洞,疾貌也。」
「洞」表示通、通達。如《文選.班孟堅〈兩都賦〉》:「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後漢書.梁統列傳》:「堂寢皆有陰陽奧室,連房洞戶。」
「洞」表示穿透。如《史記.蘇秦列傳》:「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後漢書.天文志上》:「十一月丁丑,漢護軍將軍高午刺述洞胸,其夜死。」
「洞」表示透徹、深入。如《論衡.知實》:「子見竅睹微,思慮洞達,材智兼倍,彊力不倦,超踰倫等耳!」《文心雕龍.知音》:「故鑒照洞明,而貴古賤今者,二主是也。」
「洞洞」表示恭敬貌。如《禮記.禮器》:「卿大夫從君,命婦從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饗之也。」亦作「洞然」。如《荀子.非十二子》:「洞然,綴綴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洞」表示洞穴。如唐代張釲〈上黨舊宮述聖頌〉:「隴出仙洞而神魚躍,山開禪穴而靈鐘韻。」《宋史.李崇矩傳》:「時黎賊擾動,崇矩悉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眾皆懷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