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文言文意思
“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渎”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òu

“渎”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小水沟;小水渠。《论语·宪问》:“自经于沟而莫之知也。”

2.名词 河流;水道;沟渠。《五蠹》:“天下大水而鲧禹决。”

3.动词 轻慢;亵渎。《左传·成公十六年》:“齐盟而食话言”

dòu

通“窦”。洞;穴。《左传·襄公三十年》:“晨自墓门之入。”

【渎货】贪财。

“渎”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輕慢、不敬。例: 「褻瀆」《禮記.少儀》「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 《鏡花緣》第一七回:「婢子以此細事上瀆高賢,真是貽笑大方。」

2.貪求。《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有羊舌鮒者,瀆貨無厭,亦將及矣,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賜之,其已。」

名词
1.水溝。例: 「溝瀆」《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唐.司馬貞.索隱:「瀆,小渠也。」

2.注海的大河。《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韓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

3.姓。如漢代有瀆弘之。

“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牘。
說文溝也。
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
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
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
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又小渠也。
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
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
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大透切,音豆。句瀆,地名。
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
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瀆,徐邈音豆。考證:〔爾雅·釋水江湖淮濟爲四瀆。〕 謹照原文江湖改江河。

“渎”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溝渠。

詳解: 從「」,「」聲,本義為溝渠。《說文》:「溝也。从水,賣聲。一曰:邑中溝。《論語‧憲問》:「(管仲)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可表示江河大川。《韓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

  「」也表示濫、過度。《禮記‧緇衣》:「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孔穎達疏:「瀆,濫也。

  「」還表示敗亂、混雜。《逸周書‧文酌》:「七事:一騰咎信志,二援拔瀆謀,三聚疑沮事。」朱右曾校釋:「瀆,敗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