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文言文意思
“渡”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渡”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渡”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通过江河等。《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2.动词 通过;越过。《史记·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平原。”

3.名词 渡口。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无人舟自横。”

“渡”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過河、由此岸到彼岸。例: 「渡河」「渡海」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通過、跨越。例: 「渡過難關」《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 宋.蘇軾〈梅花〉詩二首之一:「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

3.交付、轉手。例: 「引渡」「讓渡」

名词
坐船過河的地方。《晉書.卷三四.杜預傳》「預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 唐.王維〈歸嵩山作〉詩: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渡”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𠀤音度。
說文濟也。
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
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
集韻或作𣳥。

“渡”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通過水面。

詳解: 從「」,「」聲,本義為通過水面。《說文》:「濟也。从水,度聲。」漢劉向《九嘆‧遠逝》:「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順流。

  「」可引申為由此地、此時轉移到彼地、彼時。漢張衡〈思玄賦〉:「願得遠渡以自娛,上下無常窮六區。

  「」也表示渡口。《晉書‧杜預傳》:「預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