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文言文意思
“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辜”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辜”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罪。《诗经·正月》:“民之无。”《<指南录>后序》:“常恐无死。”

2.名词 古代的一种分裂人的肢体的酷刑。《周礼·常戮》:“杀主之亲者之。”

3.动词 辜负,对不住。

【辜较】侵占;掠夺《后汉书·单超传》:“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百姓,与盗贼无异。”

“辜”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罪、過錯。例: 「無辜」「死有餘辜」《書經.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君則有罪,民復何辜?」

2.姓。如宋代有辜甫。

动词
背負、虧欠。例: 「辜負」 。宋.周邦彥〈一寸金.州夾倉崖〉詞: 「風輪雨橶,終辜前約。」

“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罪也。从辛古聲。
書·大禹謨與其殺不,寧失不經。
周禮·夏官以救無,伐有罪。
 又必也。
前漢·律歷志六律,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絜之也。
絜,必使之絜也。
 又磔也。
周禮·春官以疈祭四方百物。
疈,披牲胷也。疈,披磔牲以祭也。
 又障也。
後漢·靈帝紀豪右榷。
謂障餘人賣買而自取其利也。一作較,義同。
 又較,大槪也。詳車部較字註。
 又月名。
爾雅·釋天十一月爲
 又姓。考證:〔爾雅·釋歲十一月爲月。〕 謹照原文釋歲改釋天。下省月字。

“辜”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亦見於包山楚簡,與《說文》古文相合。戰國秦系文字從「」,「」聲,《說文》小篆同。本義是重罪。

詳解: 金文從「」,「」聲,亦見於包山楚簡,與《說文》古文相合。戰國秦系文字從「」,「」聲,《說文》小篆同。

  「」的本義是重罪。《說文》:「辜,辠也。从辛,古聲。」段玉裁注:「按『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皆曰『辜』。」金文用其本義, [妾子]𧊒壺:「以憂氒(厥)民之隹(罹)不[古死](辜)。」意謂憂其民遭遇冤屈。(張政烺)又如《左傳.成公十七年》:「若殺不辜,將失其民,欲安,得乎?

  「」可表示肢解、分裂。如《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殺王之親者,辜之。」鄭玄注:「辜,謂磔之。《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皆表示分裂肢體。

  「」還表示禍害。如《漢書.王莽傳下》:「遂令天下城邑為虛,丘壟發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又作名詞,表示災禍。如《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光武初,烏桓與匈奴連兵為寇……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於郡縣損壞,百姓流亡。

  「辜負」表示對不住、虧欠,亦作「孤負」。如《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裴松之注引晉陳壽《益部耆舊傳》:「臣當值聖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唐代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頃者至忠,而今日受賂,辜負聖主,憂及慈親,誠足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