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文言文意思
“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耗”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hào

“耗”字的古汉语解释

hào

1.动词 减损;消耗。《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钝眊。”

2.名词 消息;音信。《柳毅传》:“长天苍苍,信莫通。”

3.名词 老鼠。《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的鼠。”

“耗”国语辞典解释

hào

动词
1.減損。例: 「損耗」「虧耗」《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今百姓遭難,戶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

2.消費、花費。例: 「耗資」「消耗」《文選.曹植.七啟》「耗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 李善注引〈蒼頡篇〉曰:「耗,消也。」

3.拖延。例: 「耗時間」「我沒空跟你在這裡窮耗。」

名词
消息、音信。例: 「噩耗」「死耗」「音耗」「聞耗震驚」《董西廂》卷七:「自是至秋,杳無一耗。」

“耗”康熙字典解释

韻會正韻𠀤虛到切,好去聲。
說文本作秏。稻屬。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𤣥山之禾,南海之
 又博雅,減也。
正韻虛也。
詩·大雅斁下土。
禮·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
抱朴子·微旨卷夫隂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而已。
 又增韻敗也。
抱朴子·地眞卷月建煞之神。
 又惡也。
董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
息,生也。,虛也。一云息,善惡也。
 又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磨日。
張說·日飮詩上月今朝減,流傳磨辰。但令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韻會𠀤莫報切,音帽。亂,不明。
荀子·修身篇多而亂曰
通鑑·漢景帝後二年詔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亂者,丞相以聞。
 又集韻正韻謨交切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
集韻獨貌。
增韻無也,盡也。
前漢·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遺矣。
孟康曰:謂無有毛米在者也。師古曰:孟解非也。言無有獨存者,至於盡也。
 又通作毛。
後漢·馬衍傳飢者毛食。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耗”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虧損、消耗。

詳解: 從「」,「」聲,本義為虧損、消耗。《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可表示不足。《禮記‧王制》:「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

  「」也表示零落。《淮南子‧時則訓》:「秋行夏令,華;行春令,榮;行冬令,耗。」高誘注:「耗,零落也。

  「」還表示損害。《韓非子‧孤憤》:「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

  「」也表示消息、音信。《韓非子‧解老》:「修身者以此別君子小人,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

  「」還指禍亂、禍祟。《元典章‧戶部十‧租稅》:「兩廣這幾年被草賊作耗,百姓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