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尻”国语辞典解释
kāo
名词臀部。《說文解字.尸部》:「尻,臀也。」 清.段玉裁.注:「臀,今俗云屁股是也。」 元.吳澄〈題牧牛圖〉詩: 「一牛兩腳初下水,尻高未舉後兩蹄。」 《西遊記》第三回:「兩個是赤尻馬猴。」
“尻”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丘刀切,考平聲。說文脽也。从尸九聲。
玉篇髖也。
增韻脊。骨盡處。
禮·內則兔去尻。
莊子·達生篇加汝尻雕俎之上。
屈原·天問崑崙縣圃,其尻安在。
註尻,脊骨盡處。以山至高,其下必有托根之所也。
集韻或作𡱧。亦作𦙷。
正字通从尸从九,與凥別。改九从兀,非。
“尻”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人」從◎,◎指示人的身體部位,表示人的臀部。本義是臀部,是「尻」的初文。詳解: 甲骨文從「人」從◎,◎指示人的身體部位,表示人的臀部。本義是臀部,是「尻」的初文。小篆「人」形變成「尸」形,從「九」聲。《說文.尸部》︰「尻,𦞠也。从尸九聲。」段玉裁注︰「尻,今俗云溝子是也。𦞠,今俗云屁股是也。析言是二,統言是一。」
甲骨文用作地名,又用作人名。如《合集》13750正:「尻亡(無)疒(疾)。」《花東》336:「告子尻。」「子尻」可省稱作「尻」。一說甲骨文的字形應釋為「臀」,參見「臀」。
文獻裡也表示臀部的意思。如《韓非子.說林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唐代崔龜從〈宣州昭亭山梓華君神祠記〉:「余時方痔病,瘍發於尻,不便於跪起,至秋疾愈。」
在一些俗文學作品中,或一些方言裡,此字常被用作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