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文言文意思
“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渴(简繁同形)
拼音:kě
“渴”字的古汉语解释
kě
1.形容词 口渴。《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又】比喻迫切地。范成大《洪景卢内翰使还入境》:“国人渴望公颜色。”
jié
形容词 水干。《周礼·草人》:“凡粪种,……坟壤用麋,渴泽用鹿。”
“渴”国语辞典解释
kě
名词口乾想喝水的感覺。例: 「望梅止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副词
急切。例: 「渴望」 、「渴念」 、「渴求」 。
jié
形容词乾涸、枯竭。《廣韻.入聲.薛韻》:「渴,水盡也。」
hé
名词反流的水。唐.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
“渴”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𠀤音磕。說文本作㵣。从欠,渴聲。
徐曰今俗用渴字。
玉篇欲飮也。
詩·小雅載饑載渴。
又急也。
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水涸也。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
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𢢚。
又廣韻胡割切,音褐。
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渴”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水」,「曷」聲,後作「竭」,表示水乾涸。詳解: 金文從「水」,「曷」聲,後作「竭」,表示水乾涸。金文「曷」字上下從二「口」,中間(◎)所從不明,與《汗簡》古文形近。「渴」是竭盡之「竭」的古字,金文讀作「竭」,中山王方壺:「渴(竭)志盡忠」。《說文》:「渴,盡也。从水,曷聲。」段玉裁注:「渴、竭古今字,古水竭字多用渴。」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德經》:「胃(謂)浴(谷)毋已盈,將恐渴。」
「渴」也表示乾燥、乾枯。唐白居易〈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眼昏久被書料理,肺渴多因酒損傷。」
「渴」亦多表示口乾想喝水。《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渴」還可表示急切。《公羊傳‧隱公三年》:「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何休注:「渴,喻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