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文言文意思
“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滥”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làn

“滥”字的古汉语解释

làn

1.动词 水满溢出;泛滥。《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水逆行氾于中国。”

2.形容词 过度;无节制。《荀子·致士》:“刑不欲。”

3.动词 越轨。《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矣。”

【滥巾】冒充隐士。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地,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

【滥炎】火势蔓延。

“滥”国语辞典解释

làn

动词
1.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

2.過度、失當。例: 「寧缺勿濫」《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刑之不濫,君之明也。」 《論語.衛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副词
輕率、隨意。例: 「濫罰」「濫賞」「濫用職權」《紅樓夢》第二八回:「這麼濫飲,易醉而無味。」


名词
誇大不實的辭句。《文選.陸機.文賦》「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

“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瞰切,音纜。
說文氾也。
增韻水延漫也。
家語其源可以濫觴。
濫,謂泛濫,小流貌。
 又溢也。
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
 又𠛬溢曰濫。
詩·商頌不僭不濫。
 又竊也。
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
 又漬也。
魯語宣公濫于泗淵。
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又失實曰濫。
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又浮辭也。
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
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又集韻韻會𠀤杜覽切,音啖。竹聲也。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
濫之意猶擥聚也。
 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𠀤音檻。泉名。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或作𣽦。通作檻。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與灠同。漬果也。
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邑名。
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又胡暫切與鑑。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周禮·天官春秋治鑑。或从水,亦作𦉞㽉。
 又浴器也。
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考證:〔禮·樂記竹聲濫以立會。〕 謹照原文以上增濫字。〔禮·內則醷濫。以諸和水也。揚子·方言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謹按紀莒之閒二句出內則註,不出方言。謹照原文改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滥”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泛濫,即水滿溢出,又表示過度、失真、粗劣等。

詳解: 從「」,「」聲。本義是泛濫,即水滿溢出。《說文》:「濫,氾也。」如《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文選.班孟堅〈西都賦〉》:「濫瀛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

  「」引申表示過度、沒有節制。如《詩.商頌.殷武》:「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孔穎達疏:「不僭不濫,謂賞不僭差,刑不濫溢也。《逸周書.程典》不濫其度」,孔晁注:「濫,過也。

  「」亦表示失真、不實,如《左傳.昭公八年》:「不然,民聽濫也。」孔穎達疏:「民聽濫,失實,無言而妄稱有言也。《文心雕龍.史傳》:「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蠹也。

  「」表示指粗劣、低劣。如《管子.參患》:「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意謂武器品質粗劣不鋒利,就像把士兵交給了別人(敵人)。《隋書.禮儀志》:「書迹濫劣者,飲墨水一升。

  「」表示貪婪。如《呂氏春秋.權勳》:「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淮南子.俶真》:「勢利不能誘也,辯者不能說也,聲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濫也,知者不能動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遊也。」高誘注:「濫,覦也。

  「」表示泉水涌出之貌。《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如《文選.潘安仁〈金谷集作詩〉》:「濫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

  「」通作「」,表示浴盆。如《莊子.則陽》:「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呂氏春秋.節喪》:「夫玩好貨寶,鍾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信陽簡》2-09有「二方濫」,「」亦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