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文言文意思
“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澇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lào
“涝”字的古汉语解释
lǎo
动词 雨水过多,淹了庄稼。《三国志·魏书·郑浑传》:“患水涝,百姓饥乏。”
láo
1.名词 大波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
2.﹤名﹥河流名,在今陕西省。
“涝”国语辞典解释
lào
名词1.水災。例: 「防旱防澇」 。《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鄭渾》:「郡界下溼,患水澇,百姓飢乏。」 唐.丁仙芝〈贈朱中書〉詩: 「十年種田濱五湖,十年遭澇盡為蕪。」
2.波濤。《文選.卷一二.賦.木華.海賦》:「飛澇相磢,激勢相沏。」 唐.李善.注:「澇,大波也。」 唐.宋昱〈樟亭觀濤〉詩: 「激流起平地,吹澇上侵空。」
“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𠀤音勞。水名。說文水出扶風鄠北。亦作潦。
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
註潦,卽澇水。
又灘名。
水經注漢水,又東謂之澇灘。
又大波也。
木華·海賦飛澇相磢。
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晧切,𠀤音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郞到切,勞去聲。義同。一曰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