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文言文意思
“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沦”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lún

“沦”字的古汉语解释

lún

1.名词 水面的微波。《伐檀》:“河水清且猗。”

2.动词 沉;沉没。屈原《远游》:“微霜降而下兮,悼芳草之先零。”

3.动词 陷入;陷没。《庄子·秋水》:“于不测。”

4.动词 沦落;流落。《琵琶行》:“今漂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沦”国语辞典解释

lún

名词
水面上的小波紋。《說文解字.水部》「淪,小波為淪。」 唐.韓愈〈送惠師〉詩: 「崔崒沒雲表,陂陀浸湖淪。」


动词
1.沉沒、隱沒。例: 「沉淪」《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

2.陷入、流落。例: 「淪陷」「淪落」《淮南子.精神》「淪於不測,入於無閒,以不同形相嬗也。」 《文選.江淹.雜體詩.左記室》「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

3.滅亡、喪失。例: 「淪亡」「淪喪」 。唐.白居易〈贈樊著作〉詩: 「每惜若人輩,身死名亦淪。」

“沦”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𠀤音倫。
說文水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
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
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
詩·小雅淪胥以鋪。
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
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𠀤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
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
木華·海賦𣽴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
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
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㤻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連。
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沦”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亦是聲符,本義指有紋理的水波。

詳解: >金文從「」從「」,「」亦是聲符,「」字本義指有紋理的水波,《說文》:「淪,小波爲淪。从水,侖聲」。

  「」字從「」得聲,以「」為聲符的字多有條理分析之意,所以「」字本意為有紋理的水波。參見「」。

  甲骨文未見「」字,金文中「」字只用作人名,如白駟父盤云:「白駟父乍(作)姬淪媵般(盤)」,即指該器物是白駟父為姬淪所做的陪送出嫁的盤。

  「」字在傳世典籍中多用作本義,如《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淪猗。《毛傳》:「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另也借來表示沉淪、淪陷、淪亡等意,如《廣雅.釋詁》:「淪,漬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