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文言文意思
“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àn

“漫”字的古汉语解释

màn

1.动词 水涨溢。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

【又】满;弥漫。《登泰山记》:“亭东自足下皆云。”

2.形容词 模糊不清。《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灭。”

3.副词 随意;不受拘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卷诗书喜欲狂。”

4.副词 枉自;徒然。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劳车马驻江干。”

5.动词 玷污。《庄子·让王》:“又欲以其辱行我。”

【漫澜】⒈无边无际的样子。⒉支离破碎的样子。

【漫漫】⒈无边无际;长远。⒉放纵;随意。⒊昏聩;糊涂。⒋缓慢。

“漫”国语辞典解释

màn

动词
1.水滿而外溢。《新唐書.卷一七六.張籍傳》「其流波漫。」

2.蒙、覆蓋。宋.洪邁《夷堅乙志.卷三.混沌燈》「令其僕買大竹作燈毬,漫以黑紙,挂于几桉之側。」

形容词
1.遍布的、充滿的。例: 「漫山遍野」「漫天大霧」

2.放縱不加拘束。例: 「浪漫」「散漫」「漫不經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繼光傳》「諸鎮入衛之兵,嫌非統屬,漫無紀律。」

3.模糊不可辨認的樣子。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4.長、遠。例: 「漫漫長夜」《文選.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還望顧舊鄉,長路漫浩浩。」

副词
1.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詩: 「漫勞車馬駐江干。」 宋.陸游〈謝池春.壯歲從戎〉詞: 「漫悲歌、傷懷弔古。」

2.莫、不要。例: 「漫說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 唐.張謂〈贈趙使君美人〉詩: 「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他家作使君。」

3.隨便、胡亂。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聊齋志異.卷二.蓮香》「生疑其妒,漫應之。」

mán

形容词
水廣大的樣子。《集韻.平聲.桓聲》「漫,水廣大貌。」


动词
盈滿。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麤俗。」

“漫”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
揚子·方言溼敝爲
 又水名。
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水。
 又㵎名。
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㵎。
 又,長遠貌。
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
 又雲色也。
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兮。
 又徧也。
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也。
徧食牛身。
 又放也。
前漢·藝文志羨而無所歸心。
 又汗,渺茫貌。
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曰道之廣。
 又澶,猶縱逸也。
莊子·馬蹄篇爲樂。
 又川原之形。
張衡·西京賦靡迤。
 又爛,分散之形。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流離爛
 又揚子·方言,懣也。朝鮮洌水之閒煩懣謂之漢
 又與墁同。塗也。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其鼻端。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謨官切,音瞞。水大貌。
 又博雅,平也。
 又,路長貌。與曼通。
 又集韻莫晏切,音謾。與慢同。惰也。亦作僈。
 又韻補叶民堅切,音眠。
魏文帝·寡婦賦歷夏日兮苦長,涉秋夜兮。微霜隕兮集庭,燕雀飛兮我前。
 又叶眼見切,音面。
揚雄·甘泉賦仰矯首以高視兮,目瞑眴而無見。正瀏濫以弘惝兮,指東西之。考證:〔尚書·大傳卿雲爛兮,體兮。〕 謹照原文體改禮。

“漫”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水盛大無際貌。

詳解: 從「」,「」聲,本義為水盛大無際貌。《玉篇水部》:「漫,大水皃。《藝文類聚》卷九引三國吳楊泉〈五湖賦〉:「邈乎浩浩,漫乎洋洋。西合乎濛汜,東苞乎扶桑。

  「」也表示廣遠貌。漢揚雄〈羽獵賦〉:「木仆山還,漫若天外。

  「」還表示長貌。《荀子‧正名》引逸《詩》:「長夜漫兮,永思騫兮。」楊倞注:「漫,謂漫漫,長夜貌。

  「」還表示水滿溢出、流溢。宋王安石〈白日不照物〉:「婦子夜號呼,西南漫為壑。

  「」亦指淹沒。漢揚雄《百官箴‧大鴻臚箴》:「寀寮荒耄,國政如漫。

  「」還指模糊。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碑敘官爵,若永樂少府,悉漢代所有。字古隸與今文相錯,舊隸漫處,則以今文足之。

  「」亦表示覆蓋。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石窗》:「苔染渾成綺,雲漫便當紗。

  「」還表示周遍。《公羊傳‧定公十五年》:「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曷為不言其所食?漫也。」何休注:「漫者,遍食其身。」陸德明釋文:「漫,亡半反,猶遍也。遍音遍。

  「」也指放縱、散漫、不受約束。《新唐書‧元結傳》:「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叟。

  「」也指雜亂、散亂。《晉書‧王隱傳》:「其書次第可觀者,皆其父所撰;文體混漫,義不可解者,隱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