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浼”文言文意思
“浼”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浼”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ěi

“浼”字的古汉语解释

měi

1.动词 污染。《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我哉。”

2.动词 托请;央求(后起意义)。陶宗仪《辍耕录》:“整复入言之。”

【浼浼】水大的样子。

“浼”国语辞典解释

měi

动词
1.玷汙。《孟子.萬章下》「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2.請託、請求。《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妾少誦《楞嚴經》,今強半遺忘,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

“浼”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𠀤音每。
揚子·方言洿也。東齊海岱之閒或曰
孟子爾焉能我哉。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
 又母伴切,音滿。
 又莫半切,音縵。義𠀤同。
 又美辨切,音免。,水貌。一曰水流平貌。
詩·邶風河水
 又通作娓,詳娓字註。
類篇或作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