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文言文意思
“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泮(简繁同形)
拼音:pàn
“泮”字的古汉语解释
pàn
1.动词 冰化开。《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迨冰之未泮。”
【引】分开;分解。《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2.名词 通“畔”,边。《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名词 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射礼的宫殿。《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又】泛指学校。《聊斋志异·婴宁》:“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
【泮涣】分散;消融。
“泮”国语辞典解释
pàn
动词1.冰解凍。《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2.分開、分別。《史記.卷九七.陸賈傳》:「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名词
1.古代天子、諸侯舉行宴會的宮殿。《詩經.魯頌.泮水》:「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2.古代的學校。例: 「泮宮」 。《聊齋志異.卷二.嬰寧》:「王子服,莒之羅店人。早孤。絕惠,十四入泮。」
“泮”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半切,音判。說文諸侯鄕射之宮,西南爲水,東北爲牆。
詩·魯頌思樂泮水。
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
禮·王制作頖宮。
又通典兗州泗水縣有泮水。
又散也。
詩·邶風迨冰未泮。
又與判同。
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又與畔通。
詩·衞風隰則有泮。
傳泮,坡也。
箋泮,讀爲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