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文言文意思
“起”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起”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起”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起立;站起。《鸿门宴》:“坐须臾,沛公如厕。”

2.动词 起身;起床。《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盥栉。”

3.动词 徒起;隆起。《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

4.动词 起事;发动。《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5.动词 发生;兴起。《谭嗣同》:“若变,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

6.动词 动身;出发。《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

7.动词 开始;起头。《祭妹文》:“不记语从何。”

8.动词 起用;任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一经。”

9.动词 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

【起复】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

“起”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站立、坐起。例: 「起立」「起來」《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

2.起床、離開床鋪。例: 「早睡早起」《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3.始、開始。例: 「起迄點」「起筆」「從今起」「萬事起頭難」《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以述《漢書》,起元高祖。」

4.發動、產生。例: 「起疑」「起風」「肅然起敬」《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百邪悉起。」 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5.復甦、痊癒、好轉。例: 「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癈疾。」

6.取出。例: 「起貨」「起贓」「起出凶刀一把。」

7.出仕、舉用。例: 「起用」「東山再起」《戰國策.秦策二》「召公孫顯於韓,起樗里子於國。」 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 「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8.擬訂。例: 「起草章程」「起個大綱」

9.出身。《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贊曰》「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10.建築、建立。例: 「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治城郭,起譙樓。」

名词
1.詩文首句、首聯或首段。《通俗編.文學引范德機.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2.詞: (1)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例: 「店裡來了兩起客人。」 《紅樓夢》第四四回:「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 (2)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例: 「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助词
1.置於動詞之後,表示及、到的意思。例: 「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只要談起女友,他便眉開眼笑。」

2.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足夠或不夠的意思。例: 「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承受不起輿論壓力。」

“起”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𡴾切,𠀤音杞。
說文能立也。
釋名,舉也。平舉體也。
禮·曲禮請業則,請益則
孟子雞鳴而
 又書·益稷元首哉。
言無廢事業。
 又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
,猶行也。
 又禮·儒行雖危居,竟信其志。
居,猶舉事動作也。
 又論語予者,商也。
,猶發也。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口舉切。
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叶上父。
 又叶去九切。
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又𨑖,古文。

“起”形意通解

略說:」從「」,「」聲,本義是起立,引申為興起。

詳解: 《說文》:「起,能立也。从走,巳聲。𨑔,古文起从辵。

  楚簡從「」從「」,「」、「」皆可作為「」字的聲符。《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天下之兵大起」,「起兵」即「興兵」之意。

  小篆從「」從「」,戰國金文從「」從「」,張亞初、王蘊智釋為「」,按「」形似「」,與「」形體不相近,故疑四十年上郡守起戈此字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