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文言文意思
“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耆(简繁同形)
拼音:qí/shì
“耆”字的古汉语解释
qí
形容词 老。《庄子·寓言》:“以期年耆者。”
shì
动词 通“嗜”,喜好。《孟子·告子上》:“耆秦人之炙。”
【耆艾】指年老或老人。
“耆”国语辞典解释
qí
名词本指六十歲的老人,後為對老人的通稱。《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 《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
形容词
強橫。《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僭不貪,不懦不耆;完其守備,以待不虞。」
“耆”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祁。說文老也。
爾雅·釋詁耆,長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疏耆,至也,至老之境也。
釋名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
又周語耆艾修之。
註耆艾,師傅也。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不懦不耆。
註耆,彊也。
又官名。
周禮·秋官伊耆氏。
註伊耆,古王者號,始爲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今姓有伊耆氏。
又國名。
史記·周本紀明年,敗耆國。
註卽黎國也。
又史記·匈奴傳匈奴謂賢曰屠耆。
又前漢·揚雄傳兗鋋瘢耆,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
註瘢耆,馬脊創瘢處也。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致也。通作厎。
詩·周頌耆定爾功。
傳耆,致也。
左傳·宣十二年耆,昧也。
註耆,致也。致討於昧。
又集韻時利切,音視。嗜亦作耆。
禮·月令節耆欲定心氣。
“耆”形意通解
略說: 「耆」字金文及篆文均從「老」省,「旨」聲,本義是老年。詳解: 「耆」字金文及篆文構形同,均從「老」省,「旨」聲,本義是老年。《說文》:「耆,老也。從老省,旨聲。」
金文聲符「旨」或變作「古」形,參見滕𥎦耆戈字形,此聲符或乃春秋戰國時之變體。
金文「耆」用作本義,指老年,逨盤:「天子其萬年無彊(疆),耆黃耇,保奠周邦,諫辥(乂)四方。」全句指天子萬壽無疆,年老髮黃,保護安定周國國邦,治理四方。另,字又用作人名,十三年相邦義戈:「工大人耆。」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老年,《清華簡一.皇門》簡1:「朕寡邑少(小)邦,𥣫(蔑)又(有)耆耇慮事屏朕立(位)。」全句指我的城邑寥落、國家弱小,沒有老年人照顧事情以保護我的地位。字又讀為「祁」,用以形容寒氣的盛大。《上博竹書一.緇衣》簡6:「晉冬耆(祁)寒,少(小)民亦隹(惟)日怨」,指到了冬天氣候嚴寒,小民也會怨恨上天。秦簡或讀為「嗜」,指嗜好,《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35-5:「人各食其所耆(嗜)。」《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142正-4:「丙午生子,耆(嗜)酉(酒)而疾,後富。」
傳世文獻「耆」多用作本義,泛指老年。《爾雅.釋詁上》:「耆,長也。」《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字或專指六十歲的老人。《釋名.釋長幼》:「六十曰耆。」《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鄭玄注:「指事使人也。」《禮記.射義》:「幼壯孝弟,耆耋好禮。」陸德明釋文:「六十曰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