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文言文意思
“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祈(简繁同形)
拼音:qí
“祈”字的古汉语解释
qí
动词 向“鬼神”祷告恳求。《诗经·小雅·甫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引】求,乞求。《南史·刘峻传》:“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祈”国语辞典解释
qí
动词1.向神明求福。例: 「祈禱」 、「祈福」 。《說文解字.示部》:「祈,求福也。」 《詩經.周頌.噫嘻.序》:「〈噫嘻〉,春夏祈穀于上帝也。」 漢.鄭玄.注:「祈,猶禱也,求也。」 《禮記.月令》:「以祠宗廟社稷之靈,以為民祈福。」
2.請、求。例: 「祈求」 、「祈請」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漢.毛亨.傳:「祈,求也。」 《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憚耕稼采薪之勞,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樂。」
名词
1.京城千里之地。通「圻」 、「畿」 。《詩經.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 漢.鄭玄.箋:「祈、圻、畿同。」
2.姓。如晉代有祈嘉,元代有祈望芳。
“祈”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希切,音旂。說文求福也。
書·召誥祈天永命。
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
註祈,𡂢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𡂢,音叫。
又報也,告也。
詩·大雅以祈黃耉。
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
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
書·酒誥圻父薄違。
詩·小雅作祈父。
毛萇曰祈折畿𠀤同。
又同祁。
書·君牙冬祁寒。
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祈”形意通解
略說: 「祈」從「示」,「斤」聲,本義是祈求幸福和保佑。詳解: 《說文》:「祈,求福也。从示,斤聲。」甲骨文從「單」從「斤」,或從「㫃」,構形初義不明。「單」是戰爭或狩獵的器具,「㫃」是「旗」的初文,孫海波謂︰「從㫃從單,蓋戰時禱於軍旗之下。」乃臆測之辭。甲骨文用為地名。金文「祈」用「𣄨」(「旂」之異體)字表示,從「㫃」從「單」從「斤」,表示祈求。參見「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