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文言文意思
“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歧(简繁同形)
拼音:qí
“歧”字的古汉语解释
qí
1.名词 歧路;岔路。《游黄山记》:“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2.形容词 分岔的;分叉的。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又如歧首蛇,南北两欲驰。”
“歧”国语辞典解释
qí
名词分岔的道路。《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文選.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鳥迴翼乎高標。」
形容词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別的。例: 「歧義」 。《文選.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自詩出,分歧異派。」
“歧”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𠀤音祁。集韻同跂。足多指也。或作枝。
又歧路也。
顏延之·赭白馬賦臨歧矩步。
註歧,歧路也。爾雅曰:二達謂之歧。
後漢·張堪傳麥穗兩歧。
註一莖兩穂,如歧路之二達。
又歧歧,飛行貌。
潘岳·笙賦翾翾歧歧。
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𨙸字。註詳邑部四畫。
“歧”形意通解
略說: 從「止」,「支」聲,表示岔路。詳解: 從「止」,「支」聲,表示岔路。晉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鳥迴翼乎高標。」
「歧」可表示同一物分而為兩支。《列子‧說符》:「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歧」也指正式或正當途徑以外的其它途徑。《舊唐書‧韋澳傳》:「吾不為時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務,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
「歧」還表示有差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贊曰:賦自《詩》出,分歧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