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文言文意思
“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浅”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qiǎn/jiān

“浅”字的古汉语解释

qiǎn

1.形容词 (水)不深;浅。《庄子·逍遥逰》:“置杯焉则胶,水而舟大也。”

2.形容词 泛指浅,不深。《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

3.形容词 低;矮;不高。《钱塘湖春行》:“草才能没马蹄。”

4.形容词 (时间)短,不久。《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

5.形容词 (颜色)浅;浅淡。《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红?”

6.形容词 肤浅;浅薄。《隆中对》:“而智术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jiān

见“浅浅”。

jiàn

见“浅浅”。

【浅浅】jiānjiān水疾流的样子。

【浅浅】jiànjiàn巧辩的样子。

“浅”国语辞典解释

qiǎn

形容词
1.水不深。例: 「淺海」「龍困淺灘」《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 唐.韋應物〈授衣還田里〉詩: 「山明始重疊,川淺更逶迤。」

2.上下、內外的距離小。例: 「這院子很淺。」 唐.王周〈過武寧縣〉詩: 「岸回驚水急,山淺見天多。」

3.時間不長、不久。例: 「時日尚淺」「享國日淺」 。唐.祖詠〈家園夜坐寄郭微〉詩: 「月出夜方淺,水涼池更深。」

4.不深厚。例: 「情深緣淺」「交淺言深」

5.簡明容易了解。例: 「淺白」「淺顯易懂」 。漢.王充《論衡.自紀》「何以為辯?喻深以淺。」

6.學識智謀粗陋、程度低。例: 「淺薄」「膚淺」「才疏學淺」《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7.顏色淡。例: 「淺黃」「淺綠」《儒林外史》第四回:「烏紗帽,淺色員領。」

副词
少量、稍微。例: 「淺嚐」「淺酌」「淺笑」「淺斟低唱」


名词
姓。如漢代有淺密。

jiān

參見「淺淺」 條。

“浅”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𠀤千上聲。
說文水不深也。
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
詩·大雅鞹鞃淺幭。
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
周禮·春官巾車鹿淺𧜀。
以夏鹿皮爲覆笭。
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𠀤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
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
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
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
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
翦,淺也。

“浅”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二「」,從「」,「」是聲符,通假表示人名,後常表示水不深。

詳解: 金文從「」從二「」,從「」,「」是聲符,通假表示人名,後常表示水不深。金文是藝術體,」通假作「」,用作越王的名字,「勾淺」即越王「勾踐」。《說文》:「淺,不深也。从水戔聲。《詩‧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可引申為從上到下或從外到內距離小。《管子‧問》:「若夫城郭之厚薄,溝壑之淺深,門閭之尊卑,宜脩而不脩者,上必幾之。

  「」可表示衣帶寬鬆。《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行。」楊倞注:「淺帶,博帶也。

  「淺
」亦表示少、不多。《逸周書‧文酌》:「七信:一仁之慎散,二智之完巧,三勇之精富,四族之寡賄,五商之淺資。」朱右曾校釋:「淺,少也。

  「」也表示膚淺、淺薄,多指學識智謀等。《莊子‧山木》:「君之除患之術淺矣。

  「」可指時間短暫。《戰國策‧趙策二》:「寡人年少,蒞國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

  「」還指顏色淡。《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漢鄭玄注:「纁裳,淺絳裳。

  「」還表示淺顯、明白易懂。漢王充《論衡‧自紀》:「何以為辯?喻深以淺。何以為智?喻難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