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文言文意思
“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渠(简繁同形)
拼音:qú/jù
“渠”字的古汉语解释
qú
1.名词 (人工开凿的)沟渠。《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2.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3.形容词 大。通“钜”。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4.通“遽”。疾速《管子·地数》:“夫水激而流渠。”
“渠”国语辞典解释
qú
名词1.人工挖掘的水道。例: 「河渠」 、「溝渠」 、「水到渠成」 。
2.姓。如漢代有渠參。
代词
他,指第三人稱。例: 「渠等」 、「渠輩」 。宋.楊萬里〈郡圃杏花〉詩: 「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
形容词
1.大。《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
2.參見「渠渠」 條。
“渠”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𠀤音蕖。說文水所居也。
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
詩·秦風夏屋渠渠。
箋渠渠,猶勤勤也。
註深廣貌。
又大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
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
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
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
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
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
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
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別作蕖。
又姓。
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
字林未知詞也。
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
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
“渠”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榘」省聲,人工開鑿的水道、濠溝。詳解: 從「水」,「榘」省聲,人工開鑿的水道、濠溝。《說文》:「水所居。从水,榘省聲。」《國語‧晉語二》:「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澮以為渠。」韋昭注:「渠,池也。」
「渠」可表示開鑿溝渠。《新唐書‧強循傳》:「華原無泉,人畜多暍死。循教人渠水以浸田,一方利之,號強公渠。」
「渠」也表示古代指車輪的外圈。《周禮‧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渠三柯者三。」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渠謂車輮,所謂牙。」
「渠」也指盾。《國語‧吳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韋昭注:「文犀之渠,謂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