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文言文意思
“瀼”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瀼”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ráng/nǎng

“瀼”字的古汉语解释

nǎng

1.名词 流入江河的溪水。《察变》:“犹渴之水,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形容词 水流动的样子。木华《海赋》:“涓流泱,莫不来往。”

“瀼”国语辞典解释

ráng

參見「瀼瀼」 條。

ràng

名词
山間的溪流通到江裡去的,蜀人多稱為「瀼」 。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瀼,夔州澗水橫通山谷間,市人謂之瀼,居人分其左右謂瀼東、瀼西」

“瀼”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露濃貌。
詩·小雅零露。通作𩆶。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義同。
 又集韻汝兩切,音壤。水淤也。
前漢·溝恤志杜欽曰:來春必羨溢,有塡淤反之害。或从土作𤅑。
 又集韻韻會乃朗切正韻乃黨切,𠀤音曩。水流貌。
木華·海賦涓流泱
 又水名。
寰宇記夔州大昌縣西有千頃池,水分三道,一道南流,爲奉節縣西水。
 又溪名。
廣輿記唐元結僦居瑞昌之溪上。
 又集韻思將切,音襄。水貌。通作蘘。
 又人㨾切,音讓。義同。
 又木華·海賦溼溼。
,水光開合之貌。音傷。○按字書𠀤無傷音。考證:〔前漢·溝恤志杜欽曰,屯民河羨溢,有塡淤反之害。〕 謹照原文屯民河羨溢改爲來春必羨溢。

“瀼”形意通解

略說:」表示露水盛多。

詳解: 甲金文與篆文皆從「」,「」聲,甲骨文所從之「」有簡省,本義為露水盛多的樣子。《說文》:「瀼,露濃皃。从水,襄聲。

  卜辭用作地名,如《合集》37777:「田瀼」,田用作畋,表示畋獵;亦疑用作人名,如《合集》28178:「从瀼」,从表示協同、隨同。

  金文見於商代王罍,用作氏族名。

  古詩用作本義,如《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毛亨傳:「瀼瀼,盛貌。」全句意謂野地的蔓草上有很多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