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文言文意思
“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蹴(简繁同形)
拼音:cù
“蹴”字的古汉语解释
cù
1.动词 踩;踏。《汉书·贾谊传》:“蹴其刍者有罚。”(刍:喂牲畜的草。)成语有“一蹴而就”。
2.动词 踢。《汉书·枚乘传》:“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弋猎:射猎。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3.形容词 不安。见“蹴蹴”、“蹴然”。
【蹴蹴】惊悚不安。《庄子·天运》:“子贡蹴然立不安。”
【蹴鞠】也作“蹴踘”、“蹋鞠”、“蹹鞠”。踢球。古代军中习武之戏。
【蹴然】形容局促不安。《庄子·寓言》:“阳子蹴变容曰:‘敬闻命矣。’”
“蹴”国语辞典解释
cù
动词1.踏踩。《戰國策.韓策三》:「東孟之會,聶政、陽堅刺相兼君。許異蹴哀侯而殪之,立以為鄭君。」 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
2.踢。例: 「蹴踘」 、「蹴毬」 。《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副词
恭敬的樣子。參見「蹴然」 條。
“蹴”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六切,音噈。說文躡也。
孟子蹴爾而與之。
趙岐註蹴,蹋也。
後漢·梁冀傳六博蹴鞠。
註劉向·別錄蹴鞠者,傳言黃帝時所作。或曰起戰國時。
類篇或作蹙。
又廣韻七宿切集韻七六切,𠀤音䙘。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就六切,音摵。蹴然,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