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鈇”文言文意思
“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fū
“鈇”字的古汉语解释
fū
1.名词 切草的刀,即铡刀。
【又】杀人的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就鈇质之诛。”
2.名词 斧头。《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人之子。”
“鈇”国语辞典解释
fū
名词1.斬草的鍘刀。《說文解字.金部》:「鈇,斫莝刀也。」 清.段玉裁.注:「莝者,斬芻也。」
2.古代一種斬人的刑具。《漢書.卷七六.尹翁歸傳》:「不中程,輒笞督,極者至以鈇自剄而死。」 《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宗姓侯王及它骨骾臣將相駢頸就鈇,血丹狴戶。」
3.斧頭。《列子.說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
“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甫無切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說文莝斫刀。从金夫聲。
倉頡篇斧也。
禮·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列子·說符篇人有亾鈇者。
註鈇音夫。
又集韻匪父切,音甫。
禮·王制·鈇鉞釋文鈇,方于反。
又音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