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文言文意思
“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盍(简繁同形)
拼音:hé
“盍”字的古汉语解释
hé
1.<兼>何不;为什么不。《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代词 怎么;为什么。《管子·戒》:“盍不从乎?君将有行。”
“盍”国语辞典解释
hé
副词1.何、為何,表示疑問。《管子.戒》:「中婦諸子謂宮人盍不出從乎?君將有行。」 宋.蘇軾〈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詩: 「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2.何不,表示反問。《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
名词
姓。如漢代有盍延。
“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𠀤與盇同。說文覆也。
爾雅·釋詁合也。
易·豫卦朋盍簪。
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
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
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𧙗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
詩·小雅蓋云歸處。
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
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註夜鳴求旦之鳥。
集韻與䳚曷鶡𠀤同。
又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𥂊,非。考證:〔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求改來。
“盍”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上從「去」下從「皿」,「去」字上從「大」下從「口」,學者多認為「大」象器蓋,「大」、「口」象蓋子、器皿相合之形,「盍」是「蓋」的初文,本義是覆蓋、器蓋。詳解: 金文上從「去」下從「皿」,「去」字上從「大」下從「口」,學者多認為「大」象器蓋(林義光、楊樹達、商承祚、戴家祥、孔仲溫、裘錫圭),「大」、「口」象蓋子、器皿相合之形,「去」就是「盍」的初文,而「盍」當為「蓋」的初文,本義是覆蓋、器蓋。
《說文》:「盍,覆也。从血、大。」徐鉉曰:「大,象蓋覆之形」。「大」象器蓋,還可以從「壺」字的字形得到旁證,金文「壺」字上部的器蓋正寫作「大」形,參見「壺」。金文「盍」用為「蓋」,楚王酓[干心]鼎:「鑄鐈鼎之盍(蓋)」,表示鼎的蓋子。
此外,覆蓋故相合,「盍」引申有合義,「盍」、「合」聲義皆同,《爾雅.釋詁》:「盍,合也。」
「盍」後來假借為副詞,是「何不」的合音,有反詰之意。《玉篇》:「盍,何不也。」《左傳.成公六年》:「子盍从眾?」杜預注:「盍,何不也。」又《國語·晉語》:「盍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