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文言文意思
“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戾”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戾”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乖张;不讲请理。《荀子·荣辱》:“果敢而振,猛贪而。”

2.形容词 暴戾;凶暴。《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

3.副词 到;至。《与朱元思书》:“鸢飞天者,望峰息心。”

4.名词 罪;罪过。曹植《责躬》:“危躯授命,知足免。”

【戾止】⒈到来。⒉穷尽;止境。

“戾”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1.兇狠暴烈。例: 「暴戾」《北史.卷六三.蘇綽傳》「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

2.勁疾。《文選.潘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 唐.李善.注:「戾,勁疾之貌。」

动词
1.到達。《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唐.劉禹錫〈飛鳶操〉詩: 「鷹隼儀形螻蟻心,雖能戾天何足貴。」

2.違背。《淮南子.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

名词
罪過。《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晉.杜預.注:「戾,罪也。」

“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
說文曲也。从犬出戶下。者,身曲也。
 又至也。
詩·大雅鳶飛天。
禮·祭義桑于公桑,風以食之。
風至則桑葉乾,故以食蠶也。
 又止也。
書·康誥今惟民不靖,未厥心。
 又定也。
詩·大雅民之未,職盜爲𡨥。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乖也,罪也。
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
 又廣韻練結切集韻力結切正韻良薛切,𠀤音𥸸。義同。
潘岳·西征賦信此心也,庶免于。如其禮樂,以俟來哲。
 又諡法不悔前過曰
 又韻補叶律質切,音力。
劉向·九歎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遺泣。風騷屑以搖木兮,雲吸吸以湫
 又叶郞之切,音離。
詩·小雅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游哉,亦是矣。

“戾”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以犬從門戶之下曲身而出會意,本義是屈曲,引申表示違背、暴虐、災禍等。

詳解: 從「」,從「」,以犬從門戶之下曲身而出會意,本義是屈曲。《說文》:「戾,曲也。从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如《呂氏春秋.盡數》:「飲必小咽,端直無戾。《齊民要術.種榆白楊》:「既非叢林,率多曲戾。

  「」引申表示違背、乖張。《廣韻.霽韻》:「戾,乖也。」如《韓非子.顯學》:「今孝、戾、侈、儉俱在儒、墨,而上兼禮之。《淮南子.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高誘注:「戾,反也。」「」亦作「」。如《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何卿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漢書.張耳陳餘傳》」作「」。顏師古注:「盭,古戾字。戾,違也。

  「」表示凶惡、暴虐。《玉篇.犬部》:「戾,虐也。」如《荀子.儒效》:「(周公)殺管叔,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楊倞注:「戾,暴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在古書中經常連用以表示狠毒乖戾,如《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上》:「今閩越王狼戾不仁,殺其骨肉,離其親戚,所為甚多不義。」唐代李白〈幽州胡馬客歌〉:「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凶殘。」現代粵語仍保留「狼戾」一詞,但狠毒的意思已不明顯,或因「」變調讀為陰平聲,「」原來的意義亦消失。粵語的「狼戾」只保留「」乖張之義,形容人蠻不講理。(參何文滙)

  「」表示災禍、罪惡。如《尚書.湯誥》:「茲朕未知獲戾于上下,慄慄危懼,若將隕于深淵。《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上博竹書四.內豊》簡10:「從人觀(勸),肰(然)則免於戾。」意謂聽從別人的勸諫,這樣就可免於災禍。

  「」表示善。《廣雅.釋詁一》:「戾,善也。」如《詩.小雅.采菽》:「優哉游哉,亦是戾矣。《毛傳》:「戾,至也。」正義:「明王之德能如此,亦是至美矣。」又如《莊子.讓王》:「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節也。

  「」表示至、到達。《爾雅.釋詁》:「戾,至也。」如《詩.小雅.小苑》:「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毛傳》:「翰,高。戾,至也。《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于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

  「」亦表示止息、安定。《爾雅.釋詁下》:「戾,止也。」如《尚書.康誥》:「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孔傳》:「今天下民不安,未定其心於周。《詩.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毛傳》:「戾,定也。

  「」通作「」,表示扭轉,如《文選.潘岳〈射雉賦〉》:「戾翳旋把,縈隨所歷。」徐爰注:「戾,轉也。」又表示折斷,如《文選.左太沖〈蜀都賦〉》:「拔象齒,戾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