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文言文意思
“靡”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靡”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靡”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奢侈;浪费。《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

2.形容词 细腻。宋玉《招魂》:“颜腻理。”

1.动词 倒下。《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2.动词 退下;败退。《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3.动词 没有;无。《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控石发穴,计不施。”

4.副词 不。《诗经·氓》:“三岁为妇,室劳矣。”

【靡敝】败坏。

【靡曼】⒈柔美。⒉华丽;美色。

【靡密】微细;细密。

【靡迤】⒈连绵不断的样子。⒉小步而行。

“靡”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順勢倒下。例: 「所向披靡」《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文選.潘岳.閑居賦》「訓若風行,應如草靡。」

2.沒有。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室靡棄物,家無閒人。」

形容词
1.奢侈。例: 「奢靡」「浮靡」

2.細緻。《楚辭.宋玉.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

3.華麗美好。宋.蘇軾〈論養士〉:「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何可勝數!」

副词
無、不。《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 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還,儒者高談而靡適用。」

动词
1.奢侈、浪費。通「糜」例: 「靡費」「侈靡」《墨子.節葬下》「此為輟民之事,靡民之財,不可勝記也。」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2.碎爛、破碎。通「糜」《淮南子.說山》「比干以忠靡其體,被誅者必非忠也。」

形容词
腐敗。通「糜」例: 「生活靡爛」「風氣靡爛」《戰國策.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

“靡”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𠀤音骳。
說文也。
廣韻偃也。
左傳·莊十年望其旗
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
正義曰:,言精體低垂。
 又玉篇,奢侈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而均市。
,謂侈也。
禮·檀弓若是其也。
戰國策專淫逸侈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
,細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曼美色於後。
張揖曰:,細也。
 又爾雅·釋言,無也。
書·咸有一德常。
詩·邶風日不思。
揚雄·解嘲爲宰。
張晏曰:,無也。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
詩·周頌無封于爾邦。
封,大也。,累也。
奢侈淫,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
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之樂。者,相隨順之意。
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
 又儒林傳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爲胥
,隨也。古者相隨坐,輕𠛬之名。
 又詩·王風行邁
,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徙。
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
,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
,崖也。
 又胥,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草死。
草,薺葶藶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忙皮切,音麋。分也。
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之。
,散也。分散而共之。
集韻通作縻。
 又揚子·方言,滅也。
孟子爛其民而戰之。
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𧗊。
 又越語王躬身。
,損也。
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於外。
荀子·君道篇費之用。
 又與𢌁通。
揚雄·反離騷精瓊與秋菊。◎按離騷本作𢌁。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於筓之下。
山名。
釋文,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
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使然也。
磨,切也。
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藥草所出。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
李奇曰: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𠀤縻詖切,音媚。
集韻偃也,曳也,散也。
前漢·郊祀歌衆嫭𠀤綽奇麗,顔如荼兆逐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
師古曰:,𠀤武義反。考證:〔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蓋。〕 謹照原文蓋改𧗊。

“靡”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倒下、披靡。

詳解: 從「」,「」聲,本義為倒下、披靡。《說文》:「披靡也。从非,麻聲。《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可指後退、倒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也表示親順、順服。《莊子‧人間世》:「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相親順以信行。

  「」還表示衰弱、不振。《史記‧太史公自序》:「為秦開地益眾,北靡匈奴,據河為塞,因山為固,逮榆中。

  「」亦表示華麗、精美。《莊子‧天下》:「道術將為天下裂,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成玄英疏:「靡,麗也。

  「」也指細緻、細密。《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宮室,則工匠巧;主好文采,則女工靡。

  「」還表示錯誤。《韓非子‧內儲說下》:「敵之所務,在淫察而就靡。

  「」亦表示無、沒有。《詩‧邶風‧泉水》:「有懷於衛,靡日不思。」鄭玄箋:「靡,無也。

  「」亦表示開始、發端。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內篇》:「《尚書‧秦誓》,錄自新也,而以為周曆之終,是《尚書》者讖緯之靡也;《春秋》獲麟,傷吾道也,而以為素王之瑞,是《春秋》者符籙之首也。說經者胡可以弗慎也。

  「」也作副詞,表示否定。《詩‧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朱熹集傳:「靡,不。言我三歲為婦,盡心竭力,不以室家之務為勞。

  「」也引申為潛移默化,沾染。《漢書‧淮南厲王劉長衡山王劉賜等傳贊》:「此非獨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

  「」亦表示共有。《易‧繫辭上》:「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高亨注:「靡,共也。

  「」也指分散。《墨子‧尚同中》:「靡分天下,設以為萬國諸侯。

  「」還表示損壞。《詩‧周頌‧烈文》:「無封靡于爾邦。

  「」亦指耗費、浪費。《墨子‧節葬下》:「此為輟民之事,靡民之財。

  「」還表示糜爛、腐爛。《莊子‧胠篋》:「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成玄英疏:「靡,爛也,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