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文言文意思
“审”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审”字

繁体:简化方式:其他

拼音:shěn

“审”字的古汉语解释

shěn

1.形容词 详细;周密。《促织》:“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2.动词 仔细观察;考察。《察今》:“故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3.动词 清楚了解。《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

4.动词 审问;审判。《狱中杂记》:“馀经秋,皆减等发配。”

5.副词 确实;的确。《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6.形容词 谨慎;慎重。《韩非子·存韩》:“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审”国语辞典解释

shěn

动词
1.知道、明白、清楚。同「諗」「讅」《史記.卷二三.禮書》「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 《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臣困鄧艾於祁山,陛下連降三詔,召臣回朝,未審聖意為何?」

2.推究、分析。《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

3.偵訊訴訟案件。例: 「審判」「審訊」

4.謹慎。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契丹遣使為言,卿宜審處其事。」

副词
周密、詳細。《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審顧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後部。」


名词
姓。如漢代有審食其。

shěn

动词
知悉、詳知。同「審」 。清.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飾為某王以行騙》「僧急白鹽政,鹽政固讅某邸狀貌,又知其請假也,因偕僧赴寺。」

“审”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荏切,音嬸。
說文悉也。本作宷,从宀从釆。
徐鉉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深別之也。今从篆作審。
增韻詳也,熟究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中庸審問之。
禮·樂記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又禮·月令審卦吉凶。
謂省錄也。
 又莊子·徐無鬼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
郭象曰:無意,則止於分,所以爲審。循本曰:言此理相守,未嘗相離,如水之守土,影之守人,物之守物,審定而不移也。
 又凡鞫事曰審。
書·呂𠛬其審克之。
 又束也。
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
古人徵羽爲旌旄之飾,弓箭之用。審,一束也。
 又姓。漢審食其。
正字通漢郞中審忠,靈帝時上書論曹節等罪惡。
 又韻會與盤同,水盤旋也。
莊子·應帝王止水之審爲淵。
審音盤。𥳑文云:蟠,聚也。

“审”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帛書下從「」,構形初義不明,至小篆「」訛變為「」,「」訛變為「」。

詳解: 金文表示確實,五祀衛鼎:「正迺訊厲曰:『女(汝)貯田不(否)?』厲迺許曰:『余審貯田五田。』

  《說文》:「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