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文言文意思
“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徒(简繁同形)
拼音:tú
“徒”字的古汉语解释
tú
1.动词 步行。《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2.名词 党徒;同一类人。《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3.名词 门徒;弟子;学生。《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4.名词 役徒;被罚服役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形容词 空;光。《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副词 白白地。《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7.副词 只;仅仅。《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徒歌】无乐器伴奏的清唱。
【徒然】⒈只是如此。⒉偶然。⒊白白地。
【徒跣】赤脚。
【徒役】服劳役的人;服事师长的门徒弟子。
“徒”国语辞典解释
tú
动词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 《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名词
1.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 《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人,多指壞人。例: 「暴徒」 、「匪徒」 、「不法之徒」 。
3.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例: 「信徒」 、「教徒」 、「基督徒」 、「佛教徒」 。
4.門人、弟子。例: 「學徒」 、「門徒」 、「徒弟」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例: 「無期徒刑」 、「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形容词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例: 「徒手搏虎」 、「徒手體操」 。
副词
1.但、僅。例: 「徒增煩惱」 。《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白白的、平白。例: 「徒然」 、「徒勞無功」 、「徒託空言」 。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 《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
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
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
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
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
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
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
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徒”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止」從「土」,疑會步行之意,數點象步行時塵土飛揚。詳解: 甲骨文從「止」從「土」,疑會步行之意,數點象步行時塵土飛揚。《說文》:「𨑒,步行也。从辵土聲。」段玉裁注:「𨑒隷變作徒。」
甲骨文從「止」從「土」,金文從「辵」從「土」,或不從「辵」而從「彳」,象街道之形。「土」亦是聲符,疑本義是步行、徒步,引申為步卒、步兵。甲骨文用為祭名,讀作「屠」,表示屠牲以祭。金文表示步卒,師㝨簋:「徒馭」,「徒」為步卒,「馭」為駕馭車馬者。又用作職官名,揚簋:「𤔲徒」,即後世的「司徒」,西周早期和中期作「𤔲土」,西周晚期才寫作「𤔲徒」,「司土」即管理土地之意,所以其職責是掌管土地、農業等事務,也會在冊命禮中作儐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