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言文意思
“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微(简繁同形)
拼音:wēi
“微”字的古汉语解释
wēi
1.形容词 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2.形容词 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微,其志洁。”
3.形容词 小;微小;少。《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4.形容词 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微。”
5.形容词 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副词 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7.副词 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8.副词 隐约。《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9.副词 无;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形容词 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微矣。”
【微独】不但;非但。
【微服】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
“微”国语辞典解释
wéi
动词1.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 《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2.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3.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形容词
1.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2.細小。例: 「細微」 、「具體而微」 。
3.卑賤。例: 「人微言輕」 、「出身寒微」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 《聊齋志異.卷一〇.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4.衰落。例: 「衰微」 。《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5.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6.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副词
1.暗中、祕密。例: 「微行」 。《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 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2.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 《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3.稍、略。例: 「稍微」 、「略微」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名词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wēi
(一)之又音。“微”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又廣韻細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
註骭,脚脛。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
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 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微”形意通解
略說: 「微」字甲骨文作「𡵂」,從「人」從羽飾(以◎表示),象人頭戴羽飾之形,本義是美麗。「𡵂」、「美」是一字之分化(何琳儀)。後借來表示微小。詳解: 「微」字甲骨文作「𡵂」,象人頭戴裝飾物,以示華麗之意。「𡵂」、「美」是一字之分化,皆象頭戴飾物的人,「美」是正面人形,「𡵂」是側面人形(何琳儀)。而微小義是假借而來。《說文》:「𢼸,妙也。从人从攴,豈省聲。」段玉裁改「妙」為「眇」,注云:「眇者,小也。引伸為凡細之偁。」金文加從「攵」作「𢼸」,戰國文字加從「彳」,成為「微」字。「彳」象道路之形,許慎認為加從「彳」的「微」表示隱蔽出行。《說文》:「𢕧(微),隱行也。从彳,𢼸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一說◎象長髮,人髮細微,由此而得微小義。高鴻縉認為「𢼸」加從「攵」,象手持物擊斷髮,髮既細小,以物斷之則更微。張日昇、陳初生認為加從「攴」象人梳理頭髮,髮經梳理則美,故有美妙意,是「媺」的初文。姑備二說。戰國竹簡美麗的「美」多寫作「媺」。
甲骨文用作地名、國名、人名。金文讀為「美」,召卣:「髮𢼸(美)」,表示毛髮美麗。又用作國名,史牆盤:「青幽高且(祖),才(在)𢼸(微)霝處。」銘文記述史牆的高祖(遠祖)原居微國(李學勤)。又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表示微小,《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5壹:「微密韱(纖)察」,指微小隱密的事情都細緻明察。又表示隱微,「民微」即「民隱」,意為民眾之苦痛,《郭店簡.六德》簡38:「君子不帝(啻)明乎民𢼸(微)而已」。簡文說君子不僅了解民眾之疾苦(劉釗)。又讀為「美」,《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3-14:「𢼸(美)言」。《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9:「民之播𢼸(美)弃亞(惡)如歸」。意謂人民傳揚美名,捨棄惡行,就好像回家一樣(形容不假思索便為之)。
漢帛書表示微細,《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85行:「柔弱微細」。《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115-116行:「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意謂看它看不見,名叫「微」,聽它聽不到,名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