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文言文意思
“握”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握”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握”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攥在手里;执持。屈原《九章·怀沙》:“怀瑾瑜兮。”

2.动词 屈指成拳。《老子·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固。”

3.动词 掌握。《韩非子·主道》:“谨执其柄而固之。”

4.量词 一握即今所谓一把。《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贻我椒。”

见“握手”。

【握发】洗发时握住头发(不洗)。形容勤劳国事,为招引人才而忙碌。

【握要】掌握要领。

【握手】古代死者的敛具,用布做成袋子套在手上。

“握”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用手掌執持或抓緊。例: 「握筆」「握住」「緊握雙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2.掌管、控制。例: 「掌握」「把握」《文選.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 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化〉:「率邪以禦眾,握亂以治天下。」

名词
量詞。計算一手抓滿的數量的單位。相當於「把」例: 「一握沙子」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雁宕山日記》「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

“握”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𠀤音渥。
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
詩·小雅粟出卜。
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
。本所持處也。
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焉。
,謂中央也。
禮·王制宗廟之牛,角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
易·萃卦若號一爲笑,鄭氏讀。
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𪘏,拘文牽俗。
𪘏,局陿也。
 又爾雅·釋言,具也。
持辦具也。
鄭註卽屋字。
 又與幄通。
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
,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
釋文音屋,又烏學反。
 又於𠋫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握”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執持、握持。

詳解: 從「」,「」聲,本義為執持、握持。《說文》:「搤持也。从手,屋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張華之形,比乎握舂杵。

  「」可表示屈指成拳。《莊子‧庚桑楚》:「終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陸德明釋文:「握,李云:捲曰握。

  「」也表示掌握、控制。《左傳‧閔公二年》:「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

  「」還指拳屈手指的手。元曹伯啟〈南鄉子‧四川道中作〉:「兩握不曾握,俯瞰飛流過石灘。

  「」亦表示封、遮蓋。《紅樓夢》第19回:「急的襲人忙握他的嘴。

  「」也用作量詞,指一手所能執持的量或一拳的長度。《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鄭玄注:「握謂長不出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