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文言文意思
“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弇(简繁同形)
拼音:yǎn
“弇”字的古汉语解释
yǎn
1.动词 遮蔽;覆盖。《墨子·耕柱》:“是犹弇其目。”
2.名词 狭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弇中。”
3.形容词 深。《吕氏春秋·仲冬纪》:“处必弇。”
4.形容词 器具口小肚子大。《考工记·凫氏》:“(钟)弇则郁。”
“弇”国语辞典解释
yǎn
动词1.遮蓋、掩蔽。《爾雅.釋天》:「弇日為蔽雲,疾雷為霆霓。」 《管子.八觀》:「塞其塗,弇其跡。」
2.承襲、依循。《荀子.賦篇》:「法禹、舜而能弇跡者邪?」
形容词
1.深。《呂氏春秋.仲冬紀.仲冬》:「君子齋戒,處必弇。」 漢.高誘.注:「弇,深邃。」
2.窄小、狹隘。例: 「弇口」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及弇中,將舍。」 晉.杜預.注:「弇中,狹道。」
“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一儉切集韻衣檢切正韻於檢切,𠀤音奄。爾雅·釋言蓋也。
註謂覆蓋。
又釋天弇日爲蔽雲。
註暈氣五彩覆日也。
又爾雅·釋言同也。
又類篇弇中,隘道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及弇中。
又器之口小中寬者曰弇。
周禮·春官侈聲筰,弇聲鬱。
註弇謂中央寬也。弇則聲鬱勃不出也。
冬官·考工記侈弇之所由興。
疏由鍾口侈弇,所興之聲,亦有柞有鬱。
呂氏春秋其器宏以弇。
註宏大弇深,象冬閉藏也。
又內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棧車欲弇。
疏棧車無革鞔輿,易可坼壞,故當弇向內爲之。
又地名。
淮南子·地形訓正西弇州曰幷土。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西有弇州之山。
穆天子傳天子賔於西王母,乃紀其迹於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
註弇口之入。
又弇兹,神名。
山海經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
又類篇那含切,音南。姓也。
又唐韻古南切,音蜬。亦蓋也。
又集韻於豔切,音厭。
周禮·春官弇聲鬱。
釋文劉昌宗讀。考證:〔周禮·春官侈聲窄,弇聲鬱。〕 謹照原文窄改筰。〔穆天子傳註弇日之所。〕 謹照原文日之所改口之入。
“弇”形意通解
略說: 「弇」表示掩蓋、遮蔽。詳解: 「弇」從「廾」(象雙手),「合」亦聲,表示用雙手合上蓋子,本義是覆蓋、掩蔽。《說文》:「弇,蓋也。从廾从合。𢍔,古文弇。」段玉裁改為:「从廾,合聲。」
《墨子.耕柱》:「是猶弇其目而祝於叢社也。」「弇其目」即掩蓋眼睛。意謂猶如掩蓋眼睛到叢林裏的神社祝禱。
金文從「廾」從「合」從「甘」,見於中山王鼎,有深的意思(參李學勤),《呂氏春秋.孟冬紀》:「其器宏以弇。」高誘注:「宏,大;弇,深。」《呂氏春秋.仲冬紀》:「君子齋戒,處必弇。」高誘注:「弇,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