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言文意思
“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病”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bìng

“病”字的古汉语解释

bìng

1.动词 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

2.名词 泛指疾病。《察今》:“万变,药亦万变。”

3.名词 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在肌肤。”

4.动词 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

【又】形容词 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5.名词 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6.动词 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亦以吾子。”

7.动词 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病”国语辞典解释

bìng

名词
1.指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不正常的狀態。例: 「疾病」「肝病」「心病」「相思病」「病入膏肓」

2.瑕疵、短處。例: 「語病」「通病」「弊病」《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

动词
1.生病、患病。例: 「她病了三天,變得相當憔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 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

2.為其所苦。《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3.損害。例: 「禍國病民」《戰國策.東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

4.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傳下.文帝諸子傳》「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6.指責、不滿。《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形容词
1.有病的。例: 「病容」「病人」「病夫」

2.枯乾的。唐.杜甫〈薄遊〉詩: 「病葉多先墜,寒花只暫香。」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疲憊。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病”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𠀤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𠀤也。𠀤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不得其眾也。
,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𠛬人極于
欲使惡人極于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者,何如。
言不以父刖為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人。
謂罪咎之。
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
,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也。
,短也。
 又,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坊。
 又韻補叶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病”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重病。

詳解: 從「」,「」聲。戰國楚系文字又有從「」,「」聲的字形,與傳抄古文相合。本義是重病。《說文》:「病,疾加也。从疒,丙聲。」古代稱一般的疾病為「」,而較嚴重的疾病稱為「」。如《左傳.昭公四年》:「夫子疾病,不欲見人。《韓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也表示患病。如《荀子.法行》:「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隱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史記.魯周公世家》:「四年,楚靈王會諸侯於申,昭公稱病不往。

  「」表示疲倦。如《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趙岐注:「病,罷也。」又表示苦、貧困。如《管子.大匡》:「貪於土必勤於兵,勤於兵必病於民,民病則多詐。

  「」表示憂慮、擔憂。如《論語.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又表示責備、指責。如《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鄭玄注:「病、愧,謂罪咎之。

  「」比喻缺點、毛病。如《莊子.讓王》:「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世人著述,不能無病。

  「」比喻表示失敗。如《國語.晉語》:「以韓之病,兵甲盡矣。」韋昭注:「病,敗北。《漢書.匈奴傳》:「匈奴雖病,遠去,而漢兵馬亦少,無以復往。

  「」表示損害。如《戰國策.東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亦表示侵犯。如《左傳.桓公十年》:「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