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文言文意思
“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萃(简繁同形)
拼音:cuì
“萃”字的古汉语解释
cuì
1.动词 聚集。屈原《天问》:“苍鸟群飞,孰使萃之?”(苍鸟:指鹰。孰:谁。)
【又】指人群、物类。《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2.动词 停止。屈原《天问》:“北至回水,萃何喜?”(北面到达回水就停止了,为什么高兴呢?回水:地名。)
3.通“悴”。劳苦;困病。《荀子·富国》:“劳苦顿萃而愈无功。”(顿:困顿。愈:越。)
4.六十四卦之一。
【萃蔡】同“綷粲”。象声词。形容摩擦声。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与猗靡,噏呷萃。”
“萃”国语辞典解释
cuì
形容词1.草叢生茂盛的樣子。《集韻.去聲.泰韻》:「萃,艸盛貌。」
2.勞苦、憔悴。通「顇」 。《荀子.富國》:「勞苦頓萃而愈無功。」 漢.王充《論衡.異虛》:「睹秋之零實,知冬之枯萃。」
动词
1.棲息、停止。《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梅,有鴞萃止。」
2.聚集。例: 「人文薈萃」 。《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師方壯,若萃於我,我師必盡,不如收而去之。」 《楚辭.屈原.天問》:「蒼鳥群飛,孰使萃之?」
名词
同類、群類。例: 「出類拔萃」 。《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擢自群萃,累蒙榮進。」
“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秦醉切,音瘁。說文草貌。
又博雅苦萃,款冬也。
又易·卦名坤下兌上萃。
彖曰萃,聚也。
詩·陳風有鴞萃止。
齊語令夫士羣萃而州處。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義同。
左思·吳都賦㩋矗森萃,蓊茸蕭瑟。
又七內切,音淬。萃蔡,衣聲。
司馬相如·子虛賦翕呷萃蔡。
又通倅。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
註萃猶副也。
“萃”形意通解
金文始見於戰國晚期,從「艸」,「卒」聲,「卒」或省寫成「衣」形。金文表示戎車部隊,郾王職戈:「郾王職乍(作)王萃」,郾侯職戈:「郾侯職乍(作)帀萃鋸」,「王萃」、「帀萃」是燕王戎車部隊使用的兵器(李學勤)。
《說文》:「艸皃。从艸卒聲,讀若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