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文言文意思
“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摧(简繁同形)
拼音:cuī
“摧”字的古汉语解释
cuī
1.动词 折断。《岳阳楼记》:“樯倾楫摧。”《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2.动词 毁坏。《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动词 挫折,挫败。《原君》:“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4.形容词 悲伤。《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摧。”
5.动词 讥讽。《诗经·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摧残】损害;残害。
【摧颓】1.蹉跎;失意。曹植《浮萍篇》:“何意今摧,旷若商与参。”2.衰败;毁废。苏轼《龟山》:“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今在不?”3.转动倾侧的样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鸟曲怨愤,庭鹤舞摧。”
“摧”国语辞典解释
cuī
动词1.折斷。《說文解字.手部》:「摧,折也。」 例: 「摧折」 、「摧枯拉朽」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2.毀壞、崩塌。例: 「摧毀」 、「無堅不摧」 。唐.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 元.關漢卿《拜月亭.楔子》:「雖是這戰伐,負著個天摧地塌。」
3.挫折、壓抑。《史記.卷一〇〇.季布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
4.傷害。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心。」 唐.李白〈長相思〉詩: 「長相思,摧心肝。」
“摧”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昨回切,音漼。讀若罪平聲。說文擠也。一曰挏也。一曰折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回切,音嗺。義同。
又沮也。
詩·邶風室人交徧摧我。
箋摧者,刺譏之言。
又增韻挫也,抑也。
史記·季布傳能摧剛爲柔。
又爾雅·釋詁摧詹,至也。
揚子·方言摧詹,楚語。
詩·大雅先祖于摧。
傳至也。
疏先祖之神,於何所至。
又滅也。
詩·大雅·朱傳先祖之祀,將自此而滅也。
又集韻遵綏切,醉平聲。退也。
易·晉卦晉如摧如。鄭康成讀。
又催內切,音啐。減也。
又集韻正韻𠀤寸臥切,音剉。與莝同。斬芻也。
詩·小雅乘馬在廐,摧之秣之。
箋摧,今莝字也。
“摧”形意通解
略說: 從「手」,「崔」聲。本義是推擠。詳解: 從「手」,「崔」聲。本義是推擠。《說文》:「摧,擠也。从手,崔聲。」《廣雅.釋詁三》:「摧,推也。」如《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唐代呂溫〈送段秀才歸澧州〉:「摧賢路已隔,賑乏力不任。」
「摧」也表示折斷。《說文》:「一曰:折也。」如《周禮.考工記.輿人》:「凡居材,大與小無并,大倚小則摧,引之則絕。」孫詒讓正義:「大小相依,則小者不能任,必至於折也。」《論衡.恢國》:「折鐵難於摧木。高祖誅項羽,折鐵;武王伐紂,摧木。」
「摧」表示挫敗。如《韓非子.存韓》:「今伐韓,未可一年而滅,拔一城而退,則權輕於天下,天下摧我兵矣。」《漢書.李廣蘇建傳》:「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
「摧」表示悲傷。如《文選.蘇子卿〈詩〉》之二:「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三國志.吳書.宗室傳》:「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摧」表示毀壞、崩塌。如《文選.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橈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唐代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摧」還表示至。《爾雅.釋詁上》:「摧,至也。」如《文選.張平子〈東京賦〉》:「辯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薛綜注:「摧,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