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文言文意思
“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fù
“复”字的古汉语解释
fù
1.动词 返回;回还。《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信陵君窃符求赵》:“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动词 回复;回答。《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
3.动词 恢复;还原。《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师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动词 免除赋税徭役。《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5.动词 报复。桓宽《盐铁论·本论》:“有复匈奴之志。”
6.副词 再;又。《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
7.名词 夹衣。《世说新语·夙惠》:“冬天昼日不著复衣。”
8.形容词 夹层的。《旧唐书·王锷传》:“作复垣洞穴,实金钱于其中。”
9.形容词 繁复;重复。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10.动词 通“覆”,覆盖,盖住。《女娲补天》:“天不兼复,地不周载。”《促织》:“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复”国语辞典解释
fù
名词有夾裡的衣服。《說文解字.衣部》:「複,重衣也。」 《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管寧》:「寧常著皁帽,布襦褲,布裙,隨時單複。」
形容词
1.有夾層的。《隋書.卷五五.列傳.尒朱敞》:「敞再拜哀求,長孫氏愍之,藏於複壁。」
2.相重、重疊。例: 「重複」 、「複賽」 、「山重水複」 。漢.張衡〈東京賦〉:「複廟重屋,八達九房。」 宋.陸游〈遊山西村〉詩: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是單一的。與「單」 相對。例: 「複數」 、「複眼」 、「複姓」 、「複利」 。
4.繁雜的。例: 「繁複」 、「錯綜複雜」 。
副词
再、又。例: 「複習」 、「複檢」 、「複審」 、「重複思考」 。
fù
动词1.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同「復」 (一)。
fù
动词1.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 《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
2.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例: 「恢復」 、「康復」 、「回復」 、「收復」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3.回報,多指仇恨而言。例: 「報復」 、「復仇」 。《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
4.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
副词
再、又。例: 「去而復返」 、「舊病復發」 、「死灰復燃」 。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助词
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名词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
2.姓。如元代有復見心。
fòu
同「復」 (二)。fòu
(一)副词
之又音。
“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
廣韻返也。
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
傳復,還也。
詩·小雅言歸思復。
又韻會答也。
書·說命說復于王。
又韻會白也。
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
周禮·天官諸臣之復。
註復,報也,反也。
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
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
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
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
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
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
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
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集韻重也。
正韻反覆也。
易·復卦反復其道。
詩·小雅顧我復我。
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又正韻復,除也。
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
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複通。
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
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
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
詩·大雅陶復陶穴。
音義復,累土於地上。
說文作覆。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浮富切,浮去聲。
集韻又也。
增韻再也。
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又叶房月切,音伐。
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又𡕴𡕨㚆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