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文言文意思
“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惶(简繁同形)
拼音:huáng
“惶”字的古汉语解释
huáng
1.形容词 恐惧;惊慌。《荆轲刺秦王》:“卒惶急不知所为。”《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惶】⒈恐惧不安的样子。⒉匆遽的样子。
“惶”国语辞典解释
huáng
动词恐懼、害怕。例: 「惶恐」 。漢.王符《潛夫論.卜列》:「孟賁狎猛虎而不惶,嬰人畏螻蟻而發聞。」 《文選.潘岳.馬汧督誄》:「聖朝西顧,關右震惶。」
“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說文恐也。从心皇聲。
後漢·杜詩傳蕭廣縱暴,百姓惶擾。
又集韻雨方切,音王。義同。
說文長箋皇訓大,故从皇。通借用皇。漢書皇恐譌作主臣,艸書皇字之誤。
“惶”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皇」聲。本義是恐懼、驚慌。詳解: 從「心」,「皇」聲。本義是恐懼、驚慌。《說文》:「惶,恐也。从心,皇聲。」《廣雅.釋詁三》:「惶,懼也。」如《戰國策.燕策三》:「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漢書.蒯伍江息夫傳》:「於是貴戚子弟惶恐,皆見上叩頭求哀,願得入錢贖罪。」
「惶」又表示迷惑、疑惑。《字彙.心部》:「惶,惑也。」如《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默然不對,恐君之惶也。」王念孫雜志:「此惶字與惑同義,言恐君為子之所惑也。」《新書.道術》:「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