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文言文意思
“礼”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禮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lǐ
“礼”字的古汉语解释
lǐ
1.名词 原指祭神敬祖,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名词 礼貌;礼仪;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3.动词 尊敬;以礼相待。《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4.名词 礼物。《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5.名词 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
“礼”国语辞典解释
lǐ
名词1.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2.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例: 「行禮」 、「有禮」 。《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3.儀式。例: 「典禮」 、「婚禮」 、「喪禮」 、「成年禮」 。
4.表敬意的贈品。例: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晉書.卷七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
5.儒家的經典。參見「三禮」 條。
6.姓。如漢代有禮賢。
动词
1.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 《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
2.尊敬、厚待。例: 「禮賢下士」 。《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礼”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𠃞𤔑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礼”形意通解
略說: 從「示」,「豊」聲。「禮」是「豊」的後起分化字,表示祭神致福。詳解: 從「示」,「豊」聲。「禮」是「豊」的後起分化字,表示祭神致福。「豊」和「豐」由於字形相近,在漢魏碑銘中有相混的情況,「禮」也有寫為從「豐」的例子。現代簡化字襲用了《說文》古文「禮」的寫法,寫作「礼」。這種字形在漢魏碑銘中也有使用。《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礼,古文禮。」徐灝注箋:「禮之言履,謂履而行之也。禮之名,起於事神。」如《儀禮.覲禮》:「禮日於南門外,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
「禮」又表示禮儀、禮節。如《論語.陽貨》:「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戰國策.趙策二》:「知慮不躁達於變,身行寬惠達於禮」
「禮」引申表示社會行為的規範、典章制度。如《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作動詞,表示禮遇、以禮待人。如《左傳.莊公十年》:「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國語.晉語》:「宣子召而禮之。」
「禮」還表示禮品、禮物。如《禮記.表禮》:「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孔穎達疏:「禮,謂贄幣也。」又指隆重的場合、典禮。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