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文言文意思
“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慢(简繁同形)
拼音:màn
“慢”字的古汉语解释
màn
1.形容词 傲慢;不敬。《史记·淮侯列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动词 懈怠;轻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3.形容词 缓慢。《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慢世】玩世不恭;不拘礼法;不以世人毁誉为意。
“慢”国语辞典解释
màn
形容词1.怠惰。《說文解字.心部》:「慢,惰也。」
2.驕傲、不禮貌的。例: 「傲慢」 、「輕慢」 、「侮慢」 。
3.速度低、不快的。例: 「慢車」 、「動作很慢」 。
副词
1.遲緩的。例: 「請慢走」 。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2.從緩、稍緩。例: 「且慢生氣,先聽聽他怎麼說。」 、「慢點兒告訴他,過陣子再說吧!」
动词
輕侮、輕視。《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 唐.韓愈〈答馮宿書〉:「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慢之。」
名词
宋詞的體制。長調稱為「慢」 ,以調長聲緩得名。如聲聲慢、揚州慢、木蘭花慢等。
“慢”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謨晏切集韻正韻莫晏切韻會莫綰切,𠀤音縵。說文惰也。从心曼聲。一曰不畏也。
廣韻怠也,倨也,緩也。
朱子曰慢,放肆也。
又或作僈。
荀子·不苟篇寬而不僈。亦作謾。
前漢·董仲舒傳桀紂暴謾。
又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鄭氏云命,讀爲慢。
又集韻亦作漫。詳水部漫字註。
又集韻䁕見切,音麫。慢訑,弛縱意。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惑也。
又叶民堅切,音眠。
古詩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
又叶莫半切,音幔。
謝惠連·秋懷詩夷險難預謀,倚伏昧前算。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考證:〔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鄭氏云命,當作慢。〕 謹照原文當作改讀爲。
“慢”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曼」聲,本義為怠惰、懈怠。詳解: 從「心」,「曼」聲,本義為怠惰、懈怠。《說文》:「惰也。从心,曼聲。一曰:慢,不畏也。」《荀子‧不苟》:「君子寬而不慢。」唐楊倞注:「僈與慢同,怠惰也。」
「慢」可表示傲慢。《易‧繫辭上》:「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孔穎達疏:「小人居上位必驕慢,而在下必暴虐。」
「慢」還表示輕視。《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遠而慢之。」杜預注:「慢,易也。」
「慢」亦表示緩行。《詩‧鄭風‧大叔於田》:「叔馬慢忌,叔發罕忌。」鄭玄箋:「田事且畢,則其馬行遲。」 由緩行義可引申為緩慢。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
「慢」也指不堅實。《淮南子‧時則訓》:「工事苦慢,作為淫巧,必行其罪。」高誘注:「慢,不牢也。」
「慢」還指簡略。《孔子家語‧儒行》:「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王肅注:「慢,簡略也。」
「慢」亦指放鬆、無節制。《孟子‧滕文公上》:「經界不正,井田不鈞,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
雜曲曲調名也稱為「慢」。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二:「慢字為樂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