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文言文意思
“匿”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匿”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匿”字的古汉语解释

动词 隐藏;躲藏。《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五人墓碑记》:“中丞于溷藩以免。”

【匿瑕】喻掩盖缺点或错误。

“匿”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隱瞞。《書經.盤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三國志.卷一五.魏書.司馬朗傳》「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

2.隱藏、躲避。例: 「逃匿」「銷聲匿跡」《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桓公、管仲雖善匿,弗能隱矣。」 《漢書.卷五二.灌夫傳》「乃匿其家,竊出上書。」

动词
親近。例: 「親暱」《左傳.隱公元年》「不義不暱,厚將崩。」 《文選.李康.運命論》「叔孫豹之暱豎牛也,禍成於庚宗。」

“匿”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女力切集韻韻會昵力切,𠀤音㥾。
說文亡也。从匸,若聲。
爾雅·釋詁,微也。
微謂逃藏也。
廣韻藏也,亡也,隱也。
史記·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下邳。
曹參傳見人有細過,專務揜覆蓋之。
灌夫傳其家。
師古曰:,避也。
 又玉篇隂姦也。
 又前漢·蘇武傳賜武服
孟康曰:服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朔而見月東方,曰側

“匿”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𠃊」,「」聲,「𠃊」象躲藏之處,本義是躲藏。

詳解: 甲金文從「𠃊」,「」聲。金文或不從「𠃊」而從「」,「𠃊」、「」皆象藏身的處所,本義是躲藏。許慎認為「」的本義是逃亡,逃亡在外和藏匿起來都是使人不知所在,發現不了(王鳳陽)。《說文》:「匿,亡也。从匸,若聲。讀如羊騶箠。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參《屯南》3566。

  金文通假為「」,表示邪惡,大盂鼎:「在武王嗣文王乍(作)邦,闢厥匿(慝),匍有亖(四方)。」意謂周武王繼承文王,建立國家,闢除邪惡之臣(參白川靜、唐復年)。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表示隱藏,《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7:「子曰:『言從行之,則行不可匿。」意謂孔子說:「說的話都會照著去做,行為就不可掩藏。」(參季旭昇)。《上博竹書六.天子建州甲本》簡10:「才(在)道不語匿」,意謂在路上不說躲藏。又通假為「」,《上博竹書六.競公瘧》簡6:「今君之貪惛(昏)苛匿(慝)」,意謂而今君主貪腐、昏庸、苛刻、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