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文言文意思
“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搔”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āo

“搔”字的古汉语解释

sāo

1.动词 挠,用手指甲轻抓。《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背。”

2.动词 通“骚”,动乱;扰乱。《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既不爱民,务行威势,所在扰,更为烦苛。”

“搔”国语辞典解释

sāo

动词
1.以指甲或器物輕輕抓刮。例: 「搔癢」「搔爬」 。唐.杜甫〈春望〉詩: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擾亂、騷動。通「騷」《淮南子.兵略》「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萬人搔動。」

“搔”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曹切,音騷。
說文刮也。
增韻手爬也。
詩·邶風首踟躕。
禮·內則疾痛苛癢,而敬抑之。
抑按摩也。
前漢·枚乗傳十圍之木,始生如蘖,足可而絕。
,謂抓也。
 又與騷通。
吳志·陸凱傳所在擾,更爲煩苛。
集韻或作𢸪。
 又側絞切,音爪。手足甲也。與蚤同。
儀禮·士虞禮沐浴櫛翦。通作爪。
 又先到切,音譟。與𢮞同。攫搏也。互見前八畫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