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文言文意思
“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慎”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èn

“慎”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èn

1.形容词 谨慎;慎重。《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始而敬终。”

2.副词 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勿忘。”

【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慎”国语辞典解释

shèn

动词
1.小心。例: 「謹慎」《論語.學而》「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2.重視。《荀子.彊國》「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

副词
「勿」「無」「毋」 等連用,表示吩咐告誡的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


名词
姓。如晉代有慎修。

“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𠀤時刃切,蜃去聲。
說文謹也。
書·益稷愼乃在位。
正義當謹愼汝所在之位也。
 又誠也。
詩·小雅愼爾言也。
愼爾優游。
皆曰誠也。
 又爾雅·釋詁靜也。
愼者,謹靜也。
 又爾雅·釋詁思也。
方言云:秦晉曰愼。凡思之貌皆曰愼。
 又禁戒詞。
史記·吳王濞傳上謂濞曰:愼無反。
 又司愼,天神名。
左傳·襄十一年司愼,司盟。
二司,天神名。
 又姓,韓大夫愼到。
 又公愼,複姓。
 又集韻之刃切,音震。
前漢·地理志汝南郡愼陽。
如淳曰音震。
闞駰曰本作滇。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以水爲心。
 又集韻丞眞切,音辰。
周禮·夏官·大司馬註獸五歲爲愼。
六書精薀人心有假者,修之於昭昭,肆之於冥冥,惟愼爲眞心。
徐鍇曰眞心爲愼,不鹵莽也。

“慎”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或「」,「」聲。戰國楚系文字從「」(或又從「」),「」聲(或「」省聲)。(陳劍)秦系文字從「」,「」聲,為《說文》小篆和後世所本。本義是謹慎。

詳解: 金文從「」或「」,「」聲。(陳劍)表示謹慎,如師望鼎:「盟(明)氒(厥)心,慎氒(厥)德。」番生簋:「不(丕)顯皇且(祖)考穆穆克慎氒(厥)德。」「慎德」之說與古書相近,如《尚書.文侯之命》:「丕顯文武,克慎明德。

  戰國楚系文字從「」(或又從「」),「」聲(或「」省聲)。(陳劍)有的字形從「」或「」(「」的初文)得聲。(裘錫圭)參見《郭店簡.老子甲》、〈緇衣〉的字形。有的字形又加「」形,作用不詳。戰國秦系文字從「」,「」聲,為《說文》小篆和後世所本。

  《說文》」的古文「」應分析為從「」,「」聲,和「」音近,故可用為「」。「」和「」為一字異體。(劉樂賢、陳劍)參見「」。

  「」的本義是謹慎。《說文》:「慎,謹也。」如《論語.子張》:「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管子.五輔》:「故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慎也。

  「」也表示憂慮。《方言.卷一》:「慎,憂也。」如《楚辭.七諫.怨世》:「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王逸注:「死不忘國,故言慎事也。

  「」可作副詞,表示確實。《爾雅.釋詁上》:「慎,誠也。」如《詩.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無罪。」鄭玄箋:「我誠無罪而罪我。

  「」作副詞又表示千萬。如《戰國策.趙策一》:「不可,子慎勿復言。《史記.呂太后本紀》:「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