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文言文意思
“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蒐”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ōu

“蒐”字的古汉语解释

sōu

1.动词 同“獀”。春天打猎。《管子·小匡》:“春以田曰。”

2.动词 检阅;检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乘。”

3.动词 隐藏;隐蔽。《左传·文公十八年》:“服谗惹,以诬成德。”

4.动词 通“搜”。寻找。《宋史·李植传》:“选强壮,以重军势。”

“蒐”国语辞典解释

sōu

名词
1.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慮。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动词
1.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

2.聚集。《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

3.尋求。《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4.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

“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所鳩切,音搜。
說文也。
徐曰今人謂爲地血,食之補血,故从鬼。
周禮·地官掌染草。
釋文,蒨也。
山海經註,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聚也。
春獵爲者,以其聚人衆也。
左傳·隱五年夏苗。
,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
左傳·文十八年服讒慝。
 又穆天子傳之人𠮀奴,乃獻白鵠之血。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

“蒐”形意通解

金文從「」從「」從「」,古「」字不從「」,「」字下部所從的「」乃「」形的訛變。金文表示田獵,中山王圓壺:「茅蒐𤝗(田)獵」。參見「」。

  《說文》:「蒐,茅蒐,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从艸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