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国语辞典解释
sōu
名词1.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慮。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 。《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动词
1.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
2.聚集。《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
3.尋求。《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4.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
“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所鳩切,音搜。說文茅蒐也。
徐曰今人謂蒐爲地血,食之補血,故从鬼。
周禮·地官掌染草。
釋文茅蒐,蒨也。
山海經註蒐,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蒐,聚也。
註春獵爲蒐。蒐者,以其聚人衆也。
左傳·隱五年春蒐夏苗。
註蒐,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
左傳·文十八年服讒蒐慝。
又穆天子傳巨蒐之人𠮀奴,乃獻白鵠之血。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
“蒐”形意通解
金文從「茻」從「鬼」從「女」,古「鬼」字不從「厶」,「鬼」字下部所從的「女」乃「止」形的訛變。金文表示田獵,中山王圓壺:「茅蒐𤝗(田)獵」。參見「茅」。《說文》:「蒐,茅蒐,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从艸从鬼。」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