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文言文意思
“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猶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yóu
“犹”字的古汉语解释
yóu
1.名词 一种猿类动物。《水经注·江水》:“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
2.动词 如同;好像。《隆中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副词 仍然;还是。《隆中对》:“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副词 尚且。《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犹”国语辞典解释
yóu
名词1.一種野獸,似猴而性多疑。《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
2.謀略。通「猷」 。《詩經.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3.姓。如宋代有猶道明。
动词
如同。例: 「過猶不及」 、「雖死猶生」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副词
1.仍舊、還。例: 「記憶猶新」 、「言猶在耳」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尚且。《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犹”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𧳫。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又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又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又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又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又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又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又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又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又集韻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又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又廣韻集韻𠀤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又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
(猶)考證:〔詩·衞風尚愼旃哉,猶來無止。〕 謹照原文衞風改魏風。
“犹”形意通解
略說: 「猶」、「猷」本一字,本義是獮猴,一說是小狗(許慎)。謀猷、猶如、猶可等是「猶」的假借義。詳解: 「猶」、「猷」本一字,本義是獮猴,一說是小狗(許慎)。甲金文作「猷」,參見「猷」。謀猷、猶如、猶可等是「猶」的假借義。
有人認為「猶」(獮猴)的本性多疑,而「與」也是一種多疑的野獸,故以「猶與」表示遲疑不決(孔穎達)。王念孫指出「猶豫」、「容與」、「夷猶」、「狐疑」、「躊躇」皆一聲之轉,是雙聲聯綿詞,其讀音體現其意義,不應據字形解釋字義,所以孔穎達、顏師古對「猶豫」的解釋不可信。
《說文》:「猶(猷),玃屬。从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